《魏溥妻房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魏溥妻房氏》人物故事小傳
房氏,北魏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縣)人。16歲的時候丈夫病死。葬禮上她就割耳為誓,表示決不再嫁。但作為母親,房氏是非常值得稱贊的。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并導引他交結比自己有名聲有才干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果然使兒子有所成就。
[正 史]
鉅鹿魏溥妻,常山房氏女也①。父堪,慕容垂貴鄉②太守。房氏婉順高明③,幼有烈操。年十六而溥遇病且卒,顧④謂之曰:“人生如白駒過隙⑤,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⑥,不聞于沒世矣⑦。良痛⑧母老家貧,供奉無寄;赤子矇眇⑨,血祀⑩孤危。所以抱怨于黃墟(11)耳。”房垂泣而對曰:“幸承先人(12)余訓,出事君子,義在自畢(13)。有志不從(14),命也。夫人(15)在堂,稚子襁褓,顧當以身少,相感長往之恨(16)。”俄而溥卒。及大斂(17),房氏操刀割左耳,投之棺中,乃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18)。”流血滂然(19),助喪者咸皆哀懼。姑劉氏輟(20)哭而謂曰:“新婦何至于此!”房對曰:“新婦少年(21)不幸,實慮父母未量(22)至情,覬(23)持此自誓耳。”聞知者莫不感愴。于時子緝生未十旬,鞠育(24)于后房之內,未曾出門。遂終身不聽絲竹(25),不預座席(26)。緝年十二,房父母仍存,于是歸寧。父兄尚有異議,緝竊聞之,以啟母。房命駕紿(27)云他行,因而遂歸,其家弗知之也。行數十里方覺,兄弟來追,房哀嘆而不反。其執意如此。訓導一子,有母儀法度。緝所交游有名勝者(28),則身具酒飯;有不及己者,輒屏臥不餐,須其悔謝乃食。善誘嚴訓,類皆如是。年六十五而終。緝事在《序傳》(29)。緝子悅為濟陰(30)太守,吏民立碑頌德。金紫光祿大夫高閭為其文,序云:“祖母房年在弱笄(31),艱貞守志,秉恭妻(32)之操,著自毀之誠。”又頌曰:“爰(33)及處士,遘疾夙凋(34)。伉儷(35)秉志,識茂行高(36)。殘形顯操,誓敦久要(37)。誕茲令胤(38),幽感乃昭(39)。”溥未仕而卒,故云處士焉。
《魏書·列女傳》卷九二
〔注 釋〕
①鉅鹿:郡名。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治所在鉅鹿縣(今河北平鄉縣西南)。北魏永安中分郡為二。常山:郡名。西漢初改恒山郡置。三國魏時移治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南)。②貴鄉:縣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縣北。③高明:崇高明睿。④顧:看。⑤白駒過隙:比喻時光過得很快,像駿馬在縫隙前飛快跑過一樣。語出《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通“隙”),忽然而已。”⑥夙心往志:平素的心愿。往志:過去的志向。⑦不聞于沒世:即沒(mo)世無聞。謂終身不為人知。⑧良痛:的確痛心。寄:寄托。⑨赤子矇眇:嬰兒。矇眇:幼小無知。⑩血祀:指祭祀。凡祭,必殺牲取血,故稱。孤危:孤立危急。(11)黃墟:猶黃壚。指黃泉。(12)先人:謂祖先。(13)畢:竭盡。(14)有志不從:有和你同去的心意卻不能追隨。(15)夫人: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在此代指婆婆。(16)顧:顧惜。當:處……時候。長往之恨:死別之恨。長往,死亡的婉辭。(17)大斂:亦作“大殮”。喪禮之一。將已裝裹的尸體放入棺材。(18)泉壤:猶黃泉之下,地下。(19)滂然:涌流如注貌。(20)輟:停止。(21)少年:年紀輕輕。(22)量:體諒。(23)(覬:希望能夠。(24)鞠育:養育,撫育。(25)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的總稱。泛指音樂。(26)預座席:預通“與”。參與。座席:泛指宴席。(27)紿(dai):欺騙,哄騙。(28)有名勝者:有名聲超過自己的。身:親自。屏(bing):此指使左右退避。(29)《序傳》:即《魏書·卷一百○四:自序》。但無魏緝之名,而作魏歆。(30)濟陰:西漢建元年間改濟陰國置。北魏移治左城(今山東曹縣西北)。(31)弱笄:猶弱歲。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笄(ji):猶及笄。笄是古代盤頭發或別住帽子用的簪子。女子可以插笄的年齡,是為成年,稱及笄,一般在年滿15歲。文中弱笄不確指,泛言年輕。(32)恭妻:即恭姜。春秋衛世子恭伯(一作共伯)之妻。世子早死,恭妻不再嫁。后世遂以恭妻之操稱贊誓不再嫁的婦女。著:加……于上。(33)爰:句首發語詞。及:介詞。跟。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34)遘疾夙凋:遇病。夙凋:早亡。(35)伉儷:妻子。(36)識:見識。茂:繁茂。引申為見識高深。(37)形:形體。敦:恭謹。久要(yao):舊約。語出《論語·憲問》。(38)誕茲令胤:生養。茲:指示代詞。這樣。令:美好的,出色的。胤:后代。(39)幽感乃昭:幽冥之感應。昭:清楚,明白。幽感乃昭可理解為在天之靈也可心慰。
上一篇:《魏武帝皇后卞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魏武帝皇后卞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萬國俊》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萬國俊》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