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油田發(fā)現(xiàn)始末
1938年12月已故著名石油地質(zhì)學家孫建初為首的石油勘探隊,騎著駱駝,經(jīng)過艱難的歷程來到酒泉地區(qū)。通過幾個月的詳細地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位于祁連山北麓一排有儲集油氣的構造(“高點”)。除了石油溝這個構造已遭到自然破壞原油泄露外,其余幾個構造(高點)都比較完整,于是首先選定其中最大的老君廟構造做為鉆探對象。然而當時缺少鉆機、設備和有技術的工人,依靠進口需要資金和時間,只好求助于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經(jīng)當時在渝的周恩來同志批準,由陜甘寧邊區(qū)陜長油礦,調(diào)拔二臺沖擊式鉆機,并有幾名有經(jīng)驗的鉆工陪同前來老群廟。一切就緒后,老君廟1號井于1939年5月正式開鉆,僅鉆130米便見到油層,日產(chǎn)原油20余桶,打破了中國內(nèi)地貧油的謊言,隨后又在那里建立煉油廠,國產(chǎn)油在西北問世了。
當時有人基于傳統(tǒng)觀點,認為建設油田花費資金太多,不如購買洋油方便。由于在甘肅酒泉當?shù)貜氖率凸ぷ鞯募夹g人員堅決反對,方使西北最大的油礦——甘肅油礦局于1941年3月正式成立。1941年4月老君廟4號井于井深439米處噴油,令人鼓舞。同年10月8號井又行噴油,翌年10號井又行噴油。至此,反對意見便不復存在。盡管后來由于火災,水災對新建立的油田有較大的威協(xié),但由于若干新鉆成的井相繼出油,因而玉門油礦仍有較大之發(fā)展。為了擴大其鉆探范圍,以孫建初為首的勘探隊對老君廟附近幾個構造(“高點”)進行詳細的勘探并于1947年使用當時較為先進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收獲較大。
1949年9月25日解放軍進駐玉門油田。面積僅6平方公里的玉門油田獲得了新生,回到人民懷抱。從那時起,玉門油田有了較新的發(fā)展,從50年代起相繼有青草灣等構造進行鉆探。除青草灣因特殊情況未獲成果外,諸如鴨兒峽等地鉆探都獲得較大的成果,令人欣慰。玉門油田由毫無希望到成為西北重要石油基地,說明了只要認真對待任何事物是會有結果的。
上一篇:玉浦遭反擊,豐臣秀吉“水陸并進”受阻
下一篇:祖逖北伐憂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