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太湖·包孕吳越壯哉震澤
太湖位于長江下游、江蘇省南部,波帶江浙兩省,水挾常、蘇、湖三州,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岸線長400公里,面積2420平方公里,號稱“三萬六千頃”,壯闊浩翰,有包孕吳越之概。太湖西南納梁溪、荊溪諸水,東由瀏河、吳淞江、黃浦江注入長江,成為江南水網的中心,富灌溉、航運、水產之利。湖中有大小島嶼四十八個,連同沿湖半島群山,通稱七十二峰。湖西是層巒連綿的天目山脈,北、東、南三面是遼闊的太湖平原,綠野千里,河網密布,阡陌縱橫,素稱“錦繡江南”、“魚米之鄉”。唐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句,就是古太湖平原的生動寫照。
波蕩千年史
太湖原是離東海不遠的一塊陸地,經地殼變動,逐漸形成湖盆,以后海水入侵,又變成了海灘。千百年來,由于南面的錢塘江和北面的長江帶來大量泥沙,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這個海灘逐漸與大海越離越遠,最終形成一個淡水湖泊。此過程約在距今兩萬年前完成。
太湖古稱震澤?!稌び碡暋份d:“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今吳縣的一部分原來就名震澤縣。元代趙孟頫《太湖辭》有“依住東湖震澤洲,煙波日日釣魚舟”句。又稱具區,明代詩人施槃曾吟“水泛具區留禹跡,地連南越見胥湖?!碧撇⒁灿小熬邊^浩蕩波無極,萬頃湖光盡凝碧”的詩句。此外,《左傳》稱太湖為“笠澤”,司馬遷《史記》稱之為“五湖”,“太湖”之名,則最早見于國語。
古太湖地區,六七千年前就有原始人類居住。他們寫下了太湖地區最早的歷史。據考古挖掘發現,這里有過相當發達的農業文明。人們很早就使用被稱為“幾何印紋硬陶”的陶器,還有原始瓷器。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從陜西關中西部遠奔而來,帶來了黃河流域先進的耕作技術,建立了江南最早的古國“勾吳”,后來其子孫在這里創立吳國,太湖成為“吳中勝地”,孕育了后世燦爛輝煌的吳文化。后越國亦在江南崛起,吳越爭霸延續甚久,太湖地區既作為戰場,又是雙方增強國力的物質依托。直到越王勾踐滅吳,范蠡泛五湖而去,留下一段功成身退的佳話。
江蘇太湖
山水多奇觀
八百里太湖,吐納大江,煙波浩蕩,峰巒縹緲,是我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也多得歷代詩人的題詠。
太湖之美在水:浩瀚,坦蕩,氣勢磅礴。臨湖遠眺,煙水迷茫,水天相連,“近則重岡復巔遠則煙霧渺彌”,“帆影見而忽無,飛島出而復沒”。由于太湖是大型淺水湖泊,平均水深僅1.29米,最深處僅4.8米,湖面開闊,易形成波浪,波浪又易受湖底摩擦作用,故波雖多但浪不高,晴天“四圍騰黛浪,萬頃泛金漚”,恬靜明朗。風雨之時,又有“一片天風吹細柳,萬頃駭浪吻長廬”的壯闊畫面。
太湖之美亦在湖中七十二山峰。七十二峰起自浙江天目山,蜿蜒起伏,明斷暗續,一直延伸到宜興一帶,正是前人所謂“茫茫復茫茫,中有山蒼蒼”。湖西北部,有山十四座,以馬跡山為最大;向東又有山四十余座,洞庭西山為其中之冠,西洞庭以東的洞庭東山,又是這一帶群峰之巔。明朝王鏊《洞庭西山賦》描繪太湖諸峰說:“群峰散見,迭出于波濤之間,或現或隱,或浮或沉,或吞或吐,或如人立,或如鳥騫,或如黿鼉之瀑,或如虎豹之蹲?!碧浇鼮槭規r地貌,多千奇百怪的溶洞,宜興善卷、張公、靈谷等巖洞,是太湖一奇。
太湖山水,又有四時風姿。春日青山如黛碧水如藍,“春光萬斛濃勝酒”。夏日黃昏,泛舟湖上,霞光萬點,飛珠濺玉。三秋果香稻黃,蘆花吐白。冰雪隆冬,則“遙山霽雪,凝華萬迭,玉鑒冰壺,上下相合”。
太湖“國色天姿”本已絕佳,而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又借太湖之美在湖濱構筑園林,環湖亭軒錯落,屋舍清雅,更有文人佳客隱居山林,給太湖增加了不盡的文化之美。
一泓含萬寶
一泓太湖,孕育了萬般寶物:水中有珍珠、莼菜、銀魚、鱖魚,山間則有名茶佳果碧螺春、柑桔、水蜜桃,另有太湖石名揚四海。
江蘇為世界淡水珍珠的主要產地,產量占全國珍珠總產量的80%。太湖珍珠素以粒大晶瑩著稱于世,有“太湖珍珠,天下第一”的盛名。
莼菜又名蒪菜,別名水菜、水葵。具補血、潤肺、健胃、止瀉功效。素炒淡煮,香脆滑嫩,清齒爽口;燴魚煨肉,湯汁甘滑。太湖莼菜歷史悠久,傳說西施喜食莼菜,吳王夫差于靈巖山鑿池植之,使西施得以泛舟采莼嘗鮮。據《耕余錄》載:“蒪味略如龜髓蟹脂,而輕清遠勝,比亦無得當者,惟花中之蘭、果中之荔枝,差堪作配。”
太湖銀魚“形纖細,明瑩如銀”,為太湖三寶(另為白蝦、梅鱭)之一,俗稱面杖魚、面條魚。相傳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筑長城時,逼迫一累死的民伕之妻為妃,女子投湖而死,遂變為玉潔冰清的小銀魚。又傳說吳越交戰湖中半年之久,雙方軍糧皆絕,越軍飽食了突然游來的大群銀魚而打敗了饑餓的吳軍。
太湖柑桔早負盛名。唐詩人白居易寶歷年間任蘇州刺史,初冬季節曾率十只大船往洞庭西山采摘貢桔,留下了“漸看海樹生紅日,遙見包山白帶霜”和“浸水冷波千頃雪,苞霜新桔萬株金”的著名詩句。
在太湖的島嶼、山崖之間,還出產一種玲瓏剔透的山石,即太湖石,用以點綴園林庭院,可使景觀大為生色,曾被列為貢品。白居易在《太湖石記》中說官:“富哉石乎,厥狀非一。有盤拗秀出如靈丘鮮云者,有端儼挺立如真官吏人者。……又有如虬如鳳,若蹲若動,將翔將踴,如鬼如獸,若行若驟,將攫將斗?!橐?,則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包孕吳越·壯哉震澤》古詩句出處:太湖勝處,不一而足,故宋羅約有《舟泊太湖》詩云:三萬六千頃,湖浸海內田。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當何酒為雨,無處不豐年。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豐都·冥山鬼城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松花江之旅·長白山·北國高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