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是憐憫——柴可夫斯基的不幸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事業上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但在愛情上卻是終生不幸的。才華出眾的柴可夫斯基,一天突然收到一位二十八歲的姑娘安東尼娜的求愛信。柴可夫斯基對安東尼娜既不了解,又不愿陷入愛戀與情網中而影響自己的創作,他立即寫了一封回信,婉言謝絕了這位姑娘的好意。但是安東尼娜很快又來信了,執拗地表示,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接受她的愛情,她將以死來表示自己的忠貞。柴可夫斯基害怕出現這樣的結局。出于憐憫之心,他答應與安東尼娜成婚。
可是.當他們結婚不久,他發現安東尼娜并不欣賞他的為人和才華,對音樂更是一無所知,她只是貪婪地占有作曲家的榮譽,對上流社會的趣聞終日絮絮不休。痛苦和厭倦嚴重地干擾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創作,他不得不悄悄離開妻子那無止無休的糾纏。后來,安東尼娜和一個叫波爾科夫的男人姘居并且生了孩子。好心的朋友勸他同這個與他毫無共同語言并給他帶來無限恥辱的妻子離婚。柴可夫斯基沒有這樣做,他還是忍受著內心的苦痛,以人道的寬容,依然供安東尼娜的全部生活費,直到最后。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死亡的婚姻,這是千真萬確的。柴可夫斯基的生活經歷說明,愛情不是同情和憐憫,在愛情上的牽就和勉強必將給自己帶來終身的不幸。
上一篇: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
下一篇:愛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