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防空大隧道慘劇
抗日戰爭時期,重慶只有一條公共防空大隧道,即由石灰市、演武廳、18梯3段連成的較場口公共防空隧道。國民政府對這一戰時重要安全設施毫不重視,設計極不合理,出入口僅三處,又采用斜坡梯級式,沒有足夠的通風、照明設備。1941年6月5日夜,日本飛機分批對重慶轟炸,市民們如潮水般涌入這條隧道,洞內幾近飽和。由于空襲時間持續很長,防空司令部竟鎖閉所有大門,不準市民在敵機轟炸間隙出洞換吸空氣,加上天熱,人多又沒打開通風設備,以致發生窒息現象,洞內引起了劇烈騷動。人們涌向出口處,互相擠蹬、撕扯,造成了駭人聽聞的窒息慘案,死亡市民萬余人,與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長沙大火并稱抗戰期間全國三大慘案。
這一慘案的發生,充分反映出國民黨當局在防敵方面的顧此失彼,防空隧道是為了躲避敵機的空襲,以保證人們生命的安全。因此,就應進行合理的設計,適當多設出口和通風等安全設備,以防不測。既然缺乏這些,作為權宜之計,亦應允許市民趁敵機轟炸間隙出洞換吸空氣。單純防敵機轟炸,而忽視窒息死亡,使隧道防空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上一篇:重兵在握釀大亂
下一篇:重文輕武的教育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