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發展·先秦文化
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期間的文化特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棄鎬京,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又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前期稱春秋時代,后期稱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劇烈動蕩,井田制已無法維持,土地私人占有逐漸合法化。前594年魯田行“初稅畝”,按田征稅取代以往“藉田以力”的徭役租,為地主經濟的發展大開方便之門。戰國時鐵農具逐漸推廣,“牛耕”、“施肥”等技術也逐漸普及。灌溉用的“桔槔”汲水,是一項新技術。著名的都江堰、鄭國渠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筑,更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因鐵制工具在種田、紡織、木工等業的普遍應用,鑄鐵業得到迅速發展,鐵器工具漸漸淘汰了青銅工具,并開始大量用于制兵器。手工業各行業內部分工加細,手工業由官府壟斷的局面開始改變,私營作坊不斷出現,貿易流通中除了銀幣外,還有秦環錢,燕齊刀幣等貨幣。同時工商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城市的繁華。劇烈的社會動蕩,打破了以往“學在官府”的格局。文化下移,民間陸續涌現文學游說之士,百家爭鳴,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的思想自由,學術繁榮的階段。出現所謂九家即儒、墨、道、法、陰陽、縱橫、名、農、雜各家。此外,還有兵家、醫家等。自春秋時起,各國均有了自己的史書。音樂、繪畫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在數學方面已能計算體積,并產生對極限與切線等高等數學概念的初步認識;醫學方面,最為著名的是名醫扁鵲和最早的醫典《黃帝內經》。據《墨經》記載,到戰國時代,人們已掌握了大量重要的物理學知識和技能,對運動與時空關系,斜面受力,圓球運動,浮力等力學都有所研究?!秴问洗呵铩酚涊d,當時已有《上農》、《任地》、《審時》等專論。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哲學文化·先秦哲學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