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管制主義教育下的一個悲劇
1990年7月6日,在日本兵庫縣神戶高冢高中,發生了一起學校校門擠死學生的惡性事故。這個事件在日本教育界乃甚整個日本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早晨8點30分,該校高一女生石田僚子匆匆趕到校門,幾名教師按照學校為整頓學生遲到而作出的規定,正在動手關閉校門。為了不被馬上就要關閉的校門關在校外,石田和其他學生拚命向校門內跑。在同一時刻,負責值勤的該校教師細井敏彥,在未確認安全與否的情況下就站在校門內關閉那扇高1.5米,長6米,重230公斤的滑軌式大鐵門,于是一場悲劇發生了。石田被鐵門一下子撞出兩米多,頭被夾在了鐵門和水泥柱門框之間。當其他學生驚呼著把鐵門推開時,石田摔倒在地,口耳流血,昏厥過去。由于顱骨骨折嚴重,經搶救無效,石田僚子在兩小時后死亡。根據事后警方對現場的檢測和對那扇鐵門的沖擊力的實驗,當時鐵門在軌道上滑行的時速達到8公里以上,它所產生的瞬間撞擊力足以將鋼盔擠碎。
事件發生后,日本的各大報紙、電臺、電視臺都作了詳細報道,連外國的一些報紙也作了報道。社會輿論紛紛譴責當事學校和肇事教師的所作所為。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這一事件的發生是學校規則直接相連的,這是人性問題,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這一悲劇給人們帶來的沖擊不僅僅是一個學生的死亡,更多的是觸發了人們對于長期以來日本管制主義教育的反省和思考。神戶高冢高中對學生的上學、放學及校內生活詳細設定30多條苛刻的規則,其中就有由教師輪流負責的“校門指導”制度。從根本上說,規則的實施并不是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對學生一味采取壓制、懲罰手段,而不從指導學生的內心世界上多下功夫。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管制主義教育并非神戶高冢高中所特有。這反映了日本教育的一個共同特點,把力量過多地放在維持秩序上。
溯本求源,管制主義教育還有其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日本社會是個重共性、輕個性的社會,在任何組織中,下級對上級必須絕對服從,上級對下級非得嚴格要求才行。管制主義教育實際上就是這種以嚴格管理來維持高度一致性的思想大教育上的反映。傳統上,在日本的學校里,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對于教師的指示,不管其是否合情合理,都必須遵守;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則采取懲罰措施,包括讓學生當眾出丑。二戰時期,管制主義教育盛行一時;二戰以后雖經教育民主改革,也未銷聲匿跡,在80年代恢復傳統。加強秩序的口號之下又有死灰復燃之勢。因此,只有徹底認識到管制主義教育的危害,認識到徹底克服它的迫切性,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校門擠死學生這類慘案的發生。
上一篇:日本的軍國主義教育
下一篇:日本維新重臣大久保利通遭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