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太宗的自省
遼太宗耶律德光于天顯二年(927)登位,繼承了乃父阿保機的事業,南征北戰,為發展遼國做出了貢獻。遼國國號即是由他在大同元年(947)建立的。這一年他率兵攻破了后晉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在回首伐晉的戰事時,他深深自省,曾對左右大臣說:我這次出征有三大過失:放縱士兵搶劫糧草是其一;搜刮百姓的私財是其二;沒很快讓各地節度使返回鎮守之地是其三。他之所以說這番話是有深刻用意的,表現了一位政治家的深謀和遠慮。
在遼晉戰爭中,遼兵的殺掠行徑確實令人震驚。僅據《遼史·太宗紀》所載就有如下語句:“八年(945)春正月庚子,分兵攻邢、洛、磁三州,殺掠殆盡。”九年(946)伐晉,以騎兵追奔“僵尸數萬”,攻欒城下令“但獲晉人,即黥而縱之。”因兵傷禾稼甚多,使遼太宗不得不頒詔書“故傷禾稼者以軍法論。”此間大臣曾對遼太宗建言“軍國之務,愛民為本,民富則兵足,兵足則國強,”遼太宗深以為然。認識到一味殺掠,不是富國之計。故伐晉雖勝,他深自反省,總結了三大過失。為了吸取教訓,當伐晉后其弟李胡再問軍前之事,遼太宗則指出:對晉官吏考察其才,能用者則任用之。不然如“雛飛之后徒有空巢”。我日夜思考,認為控制征服之地的辦法,只有推心置腹地對待歸降的臣僚,團結協調各地軍事力量,安撫老百姓這三條。遼太宗可謂善于悔過,可惜四十六歲壯年即逝。但其伐晉的“三失之訓”與“三思之得”皆足為后人戒鑒。
上一篇:輪船發明者菲奇的絕望
下一篇:里希曼壯志未酬獻身“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