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大師夏里亞賓
夏里亞賓,費多爾·伊萬諾維奇(1873—1938)是俄國男低音歌唱家。家境貧寒,當過學徒和公文抄寫員。童年時在教堂唱歌。曾在烏法歌劇團當合唱隊員。后來從薩烏托夫學習聲樂。1893年在梯弗里斯一個劇團開始了職業歌劇演員的生涯。1894年參加彼得堡歌劇公司劇團,不久被馬利亞劇院錄用。1896年參加馬蒙托夫主持的私營俄羅斯劇院。這對他演唱藝術的發展起了重大影響。與文藝界優秀人物和交往彌補了他的音樂文化修養上的不足。在此期間,飾演了許多歌劇的主角,如:格林卡《伊萬·蘇薩寧》中的蘇薩寧、達爾戈梅斯基《水仙女》中的磨坊主、穆索爾斯基《鮑里斯·戈杜諾夫》中的鮑里斯、包羅丁《伊戈爾王子》中的符拉季米爾·加里茨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普斯科夫的姑娘》中的可怖的伊萬、古諾《浮士德》中的梅菲斯托斐里等。演出獲好評,從此名聲大振。斯塔索夫為他的藝術創造進行廣泛宣傳。1899—1914年在莫斯科大劇院工作。除原有的劇目外,又新創造了一系列舞臺人物形象: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中的法爾拉夫、拉赫瑪尼諾夫《阿列科》中的阿列科、謝洛夫《惡魔》中的葉遼姆卡、安東·魯賓什坦《惡魔》中的惡魔、羅西尼《塞維利亞理發師》中的堂·巴西里奧等。1901年在米蘭拉斯卡拉歌劇院演出,獲國際聲譽。1907—09年和1913年在巴黎由佳吉列夫主辦的俄羅斯音樂季的演出具有特殊意義,促成了穆索爾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在內外的流行。這些年他的演唱和表演技藝達到了項點。1905年革命時他曾為工人舉辦音樂會。1917年十月革命后被委任為馬利亞劇院藝術指導,并授予共和國人民藝術家稱號。1922年出國演出再未返回蘇聯,定居巴黎。1935年曾來華演出,在哈爾濱等地受到俄國僑民的熱烈歡迎。
夏里亞賓是俄國現實主義藝術的代表之一,是一個天才的具有獨創精神和濃厚的民族特色的藝術家。他把歌唱和戲劇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演員的演唱和戲劇表演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塑造的舞臺人物具有逼真的形象和鮮明的性格,形成了音樂與戲劇、表演與人物、語言與歌唱融匯在一起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歌喉宏亮、音色優美柔和,色調變幻多端,在演唱中大量使用朗誦風格,并能兼唱男中音的角色。扮演各種性格的角色是他的一大特點,如:史詩性英勇豪邁的(蘇薩寧)、悲劇性的(鮑里斯、可怖的伊萬)、日常生活的(葉遼姆卡)、浪漫傳奇性的(惡魔、梅菲斯托斐里、堂·吉訶德)、諷刺性的(堂·巴西里奧)。在室內樂演唱方面,他既能深刻闡釋格林卡、達爾戈梅斯基、穆索爾斯基、柴科夫斯基、舒曼、舒伯特等人的浪漫曲和歌曲,又能熱情洋溢地演唱俄羅斯民歌。他多才多藝,演過電影,受好繪畫。
夏里亞賓天性復雜和自相矛盾,政治信仰不堅定,逐漸變成只圖個人致富,對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意義缺乏正確的理解。受家庭環境和俄國僑民的影響,最終未能返回祖國。在僑居國外期間,幾乎走遍所有國家,演出成就始終如一,但沒有任何新的創造。對祖國的思念和對俄羅斯戲劇的想往一直縈繞在他的腦藉。
上一篇:聲東擊西·受騙上當
下一篇:聲震全國的五卅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