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震全國的五卅運動
1925年爆發的五卅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是大革命高潮的標志。
1924年國共合作的建立,使工農運動恢復和發展起來1925年2月初,上海日本內外棉八廠開除一批男工,以養成工代替,激起工人罷工;4月在青島,日本紗廠一萬多工人為要求廠方承認工會和增加工資舉行大罷工。上海、青島的工人罷工成為五卅運動的序幕。
5月15日,上海內外棉第七廠廠長無故宣布關閉工廠,停發工資。共產黨員、工人顧正紅帶領五、六百工人涌進工廠,要求廠方開工并發給工資,日本資本家竟開槍打死顧正紅,打傷工人十余名,這一暴行成為五卅運動的直接導火線。槍殺顧正紅事件發生后,上海各校學生募捐救濟死傷工人,揭露日本帝國主義暴行。中國共產黨為顧正紅舉行追悼會,并決定5月30日在租界舉行反帝國大示威。
5月30日晨,各校學生兩千余人在上海公共租界舉行示威,揭露日本資本家槍殺顧正紅真相,抗議帝國主義逮捕工人,學生的暴行。不少市民加入示威行列,形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反帝大軍,轟動了上海十里洋場。,英國捕頭悍然下令向示威群眾射擊,當場打死十余人,傷幾十人,逮捕數十人,制造了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五卅大屠殺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決定把反帝斗爭擴大到各階級層,展開一場罷工、罷市、罷課的斗爭。6月1日,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三罷實現了。公共租界的華籍巡捕也實行罷崗。
上海的反帝風暴迅速席卷全國,尤以蘇兆征、鄧中夏等領導的省港大罷工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影響最廣。
五卅運動引起了帝國主義的極度恐慌和更加仇恨。它一方面實行鎮壓政策,另一方面施展分化伎倆,破壞中國人民的反帝統一戰線。以上海總商會為代表的大資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拉攏下,大搞叛賣活動,極力鼓動商人開市,并伙同帝國主義向民族資產階級施加壓力,還以“停止借款、供電”相威脅。民族資產階級發生動搖,同意開業,退出反帝統一戰線。從8月底起,罷工工人在資本家承認一定條件下,陸續復工。
五卅運動堅持了三個多月,嚴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政治覺悟,掀起了全國規模的反帝風暴,在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上一篇:聲樂大師夏里亞賓
下一篇:失察敵情·兵敗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