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誤食彭蜞
蔡邕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博學多識,喜愛辭章、數術天文,又深通音樂。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當時的經書文字因為年代久遠出現許多錯誤,蔡邕等人奏明皇上,要求正定《六經》。他寫經于碑,使工匠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石碑初立,觀瞻者、摹寫者,每日車乘千余輛,堵街塞巷,盛況空前。
就是這位杰出的大學問家,卻鬧出了個大笑話。
一次,蔡邕因公務來到長江邊上,發現許多活蹦亂跳的“螃蟹”,便命侍從捉了幾只下鍋烹煮。不料吃后不久,上吐下瀉,肚疼難忍。事過之后,他向一個叫謝仁祖的說起此事,謝仁祖告訴他:“你讀《爾雅》不熟,幾乎被《大戴禮》中的《勸學篇》害死。”原來《勸學篇》說:“蟹二螯八足,非蛇蟺之穴無所寄托者,用心躁也。”蔡邕所見到的小動物,雖然也是二螫八足,但并不是螃蟹。《爾雅》有文介紹,螃蟹、彭螖和彭蜞,形狀一樣而大小不同,顏色略異,蔡邕不辨螃蟹與彭蜞,錯把有毒之物當作美味,遂遭到謝仁祖的奚落。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任何人不能自視飽學而不求深造。讀書為了致用,因此必須精細,必須求其甚解,更必須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上一篇:蔡邕誤入董門遭冤獄
下一篇:被動防御終遭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