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伊曼實驗教育的偏狹性
莫伊曼是德國著名實驗心理學家馮德的學生。他把心理實驗的方法直接移植到教育上來,十分強調實驗工作對研究兒童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從實驗室里得來的結果才是最可靠的和最有價值的。為了從多方面研究兒童,他把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神精病學、犯罪學等跟教育學匯合在一起,使教育學成了包羅萬象的學科。這實際上抹殺了教育學科的獨立性,使教育學成了沒法進行研究,難以獨立地發展的學科。這對于尚處學科分門別類的發展的二十世紀初,特別是對于本身發展還不成熟的教育學科來說,是很不合適的。
莫伊曼主張從多方面研究兒童是正確的,但作為一門學科,任何學科的研究領域都是具體的,在一門學科中無限多地容納其他科學的研究是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他自己的研究也并沒有做到盡量多的方面,而是相當片面的。他把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的實驗提到了首要地位,輕視或忽視了在自然情況下對兒童進行教學的研究,這樣,得出的結論不是教育方法而只是臨床方法,學生不是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存在,而是作為實驗過程的被動客體而存在,根本不能、也不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的學習機制,因而從根本上不是促進而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由此,他還認為最宜于研究兒童的人是心理學家(而且僅僅是實驗心理學家,連社會心理學家也是排斥在外的)而不是教師,從而根本否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也使得教師不經常注意在教育和教導過程中研究兒童、尊重兒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他熱衷于采用簡單機械的方法研究兒童,將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向任何一定年齡的兒童提出,絕不考慮他們的生活條件和教育特點。并根據兒童對問題的回答,對兒童的成績和天資作出評價。而這一點還被壟斷資產階級所利用來作為他們維護其特權教育和教育特權的理論。
在研究范圍上,他也僅僅研究了兒童的一些心理機能如感覺、記憶、注意之類。他從沒有把兒童當作完整的個體看待,沒有用長期的自然觀察的方法研究兒童心理的發展,而只在將兒童擺在早已布置好了的環境里按特殊的問題進行單獨的研究,從而不能正確地找出兒童發展的規律,使得他的“實驗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缺乏科學性,其“實驗”也失去了可靠性。
此外,莫伊曼還是一個著名的德國沙文主義的狂熱擁護者,曾發表了很多鼓吹狹隘的民族主義教育的文章,貫穿著大日耳曼主義的精神。他認為,德國的全部教育應該建立在“日耳曼民族高于一切”的思想基礎之上。這種思想使其“實驗教育學”在某些運用上具有了法西斯的、反動的性質。
上一篇:苗晉卿看風使舵
下一篇:莫名其妙的“彭、羅、陸、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