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廟·潘仙祠
潘仙祠位于廣東高州市區(qū)文明路冼太廟東側,為紀念西晉時代嶺南道教先驅者潘茂名而建。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當地群眾為紀念他修建了十多座不同風格的建筑。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東山的東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筆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觀山的潘仙殿等。潘仙祠,是潘茂名綜合型的紀念建筑,原為潘仙亭,始建于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擴其亭為潘仙祠。潘仙祠共分三進,總進深47米,面闊9.5米。正殿為雙層樓閣式建筑,中殿和前殿為抬梁式木構架結構,右側廊廡與冼太廟相通。潘仙祠前殿外的空曠地上,有潘茂名的石船丹灶遺跡。在丹灶上部蓋有一亭,稱“煉丹亭”。石船丹灶遺跡與潘仙祠連成一體,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建筑群體。
石船丹灶的由來充滿著神奇的傳說:東晉永和末年(公元356年),鑒江兩岸洪水泛濫,田園川陌一片汪洋。田地淹沒,房屋倒塌,千萬群眾被洪水分隔于一個個小丘高地上。潘茂名為解救群眾,到深山峻嶺中選取石料,準備“削石為船”。潘茂名來到平云山頂,削取了山頂上端的兩塊石料,一塊長一丈二尺,寬八尺;另一塊長八尺五寸,寬四尺。他用這兩塊石料,削成兩條石船,一條叫母船,一條稱子船,通稱子母船。他又削了兩條石篙,各長兩丈。潘茂名手撐石篙,腳踏石船,從平云山頂飛躍而下,順著鑒江,直駛東山腳下。將一條停靠于潘坡丹灶旁,鎮(zhèn)住鑒江洶涌而來的洪水,另一條石船則用作擺渡,救出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停靠在潘坡丹灶旁的那條石船,長八尺五寸,寬四尺。船兩端翹起,中間稍凹。由于常年停靠在野地上,以致石船全身都長滿翠綠色的苔蘚。毛茸茸的苔蘚,包裹著一條神秘的石船,形成一個特殊的奇特景觀,這個景觀稱作“石船蒼蘚”,是過去高州八景之一。丹灶緊靠石船,傳說是潘茂名當年采藥煉丹遺跡。由于長年累月地使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個隆起一尺多高的堅硬的燒結層。在燒結層中間,有一個大如盤口的洞穴,這便是丹灶口。為了保護丹灶遺址,于其上方蓋上一亭,稱丹灶亭。
上一篇:神靈廟·洪圣古廟
下一篇:神靈廟·灶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