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趙佶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神宗第十一子。北宋皇帝、著名書畫家。1100~1125年在位。宣和七年(1125年)底,金兵來攻,懼于戰禍,遂傳位與趙桓(宋欽宗),自稱為道君太上皇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開封),他和欽宗同被金兵所俘。北宋滅亡后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對藝術頗有造詣,書法別具風格,自稱“瘦金書”。繪畫長于花鳥,以工細逼真著稱。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圖》《雪江歸棹圖》,書法有《千字文卷》。
古董皇帝
趙佶是有名的“古董皇帝”。據蔡絳《鐵圍山叢談》說: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5年),皇室收藏古器物多達6000余件,且主要限于三代的古器;至宣和(1119~1125年)間,則無論大小和時代遠近,只要知名的一概入藏。他在原有的“古物保管室”宣和殿后,又創立了保和殿,左右有稽古、博古、尚古諸閣,咸以貯鼎彝禮器、古玉印璽。宋徽宗還在宣和年間敕令王領銜編撰《宣和博古圖》30卷。此書所收之器皆為宋徽宗內府藏品,共839器。每一類有一總的說明,每器有圖像,并摹寫銘文、文字說明,記尺寸、容量、重量以及銘文的考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該書的評價是:“考證雖疏,而形模未失;音釋雖謬,而字畫俱存。”在今天看來,《宣和博古圖》仍不失為集宋代出土和傳世青銅器大成之著,其音釋定名雖有錯謬,但書中保存了較精確的資料,所定器名亦多沿用至今,這也可看作是當時皇室收藏青銅器的一大成果吧!
宣和書畫 百倍先朝
趙佶在歷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書畫家,也是書畫收藏家。他不僅將宮內的書畫藏品進行精心裝裱、題簽,還任命精通鑒定古書畫的人為“書畫學博士”,負責宮內的書畫管理和鑒定工作;并且命侍臣將宮內收藏編纂成《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據《畫繼》記載,當時“秘府之藏,充填溢,百倍先朝”。趙佶經常邀集王公大臣進內府集體觀賞書畫真品,而且令太監每隔10天將御府的圖軸兩匣送至畫院,供學畫者觀摩學習。北宋滅亡后,宣和秘府的書畫散失,有的為金人所得,歸入金內府,有的流落民間。
祥龍石圖(宋) 趙佶
青銅折觥(西周)
上一篇:扇面趣談·趙之謙
下一篇:翰墨趣談·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