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學內的爭斗
中世紀大學的產生,猶如茫茫暗夜的一線曙光,預示著人類文化黎明的到來。
但是,當時的教育受控制于教會。中世紀大學從產生時起,就成為宗教與世俗勢力互相爭斗、宗教內各個派別之間爭斗的陣地。
巴黎大學是一所在巴黎圣母院的附屬神學院的基礎上建立起的中世紀大學。
巴黎大學剛一成立,就成為教會注目的重點。當時每一位在巴黎大學任職的教師,不僅要得到教師會的承認,而且還要得到巴黎教會發給的任職證書,巴黎教會利用這一職權壓制、打擊大學的教師。他們可以任意逮捕、拘禁師生。因此,巴黎大學與教會展開了長期的斗爭,到了十三世紀,巴黎大學師生才逐步取得一些勝利。但是,仍然沒有改變教會控制大學的局面。教會對巴黎大學的控制,還表現在派遣多名忠于教會的某些教團的托缽僧打入大學,控制學生的思想言行。當巴黎大學與國王發生沖突時,遭到軍隊的鎮壓,大學向教會申訴,教皇乘機宣布,巴黎大學受教皇保護,接著派忠于教會的修道士進入巴黎大學主持神學院,大學拒絕,從此,該大學連續五年處于騷動與械斗之中,教學與學術的發展受到嚴重破壞。
教會控制巴黎大學關鍵在于限制其教學內容。在亞里斯多德著作的問題上,大學師生與教會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迫于形勢,教會不得不改變策略,利用亞里斯多德哲學中的唯心主義部分,改造為符合教義的理論。托馬斯·阿奎那是一個典型人物。他31歲時,教會提升他為巴黎大學的神學教授。他利用亞里斯多德哲學中的所有概念,建立起一套龐大的基督教神學體系。到了1254年,經過師生們的斗爭,教會允許巴黎大學將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形而上學》作為正式課程。
唯實論與唯名論的斗爭在巴黎大學中也進行得極為激烈,但是,隨著經院哲學的衰落,其斗爭也失去了存在條件。
總之,巴黎大學自產生之日起,就處于世俗勢力與宗教勢力、宗教勢力各派之間的斗爭之中。
上一篇:巴黎公社領導人瓦爾蘭遇害
下一篇:巴黎奧運會拳壇的一場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