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敗于水攻
公元962年,趙匡胤決定采取北守南攻的國策,欲先平定南方各國,然后進圖北漢和收復燕云16州。因北漢比較弱小,且處于戰(zhàn)略要地河東,為阻遏其來襲,宋軍常對其以攻為守。公元968年,平定后蜀之后,北漢國主劉鈞剛死,人心未定,趙匡胤突然轉兵大舉進攻北漢。
公元975年10月,南唐已平,趙匡胤乃再興北伐之師,并準備收復燕云,次年8月,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黨進、宣徽北院使潘美、虎捷右?guī)贾笓]使楊光美與中思進、米文義等,分五路率兵云集太原城下,與北漢軍和來援的遼軍展開激戰(zhàn)。不料,這時趙匡胤死去,宋太宗即位,因國喪之故,遂于12月召回伐北漢之師。
宋太宗即位后,整軍經(jīng)武,制定了分割包圍,先打遼援、后攻太原的征伐北漢的方略,于979年正月,發(fā)兵攻打北漢;命郭進率軍阻絕北面增援的遼軍,命孟玄哲派兵阻絕東面增援之敵,命各路軍分兵包圍隆州(今山西祁縣東)、盂縣(今屬山西)、沁州(今山西沁縣)、汾州(今山西汾陽)、嵐州(今山西嵐縣)等地。北漢聞宋大兵壓境,遣使向遼求援。遼援軍南下至石嶺關(今山西陽曲東北)時,即遭郭進部阻擊,遼軍潰走,宋軍打援獲勝,乘勝進攻,相繼攻克盂、隆、嵐諸州縣,直逼北漢都城太原。4月22日,宋太宗至太原,敦促劉繼元投降,劉繼元仍負隅頑抗。5月初,宋太宗督諸軍急攻太原城西南角,北漢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出降。遠在代州(今山西代縣)的北漢駙馬都尉盧俊向遼帝告急,遼軍因新敗,不能再發(fā)救兵。這時,宋太宗下令再決汾水灌太原城,使太原城內一片汪洋。北漢主劉繼元見北漢氣數(shù)已盡,遣使上表請降,北漢遂亡。
北漢敗于水攻。這是北漢滅亡的主要原因,北漢不能認真的總結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教訓,致使宋軍第二次采用水攻灌城,北漢以失敗告終。
上一篇:北雜劇的宮廷化
下一篇:北洋軍閥大辦銀行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