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景宗皇后蕭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遼景宗皇后蕭綽》人物故事小傳
蕭綽(公元953—1009年),本名燕燕,漢名綽。契丹族人。其父為遼北府宰相蕭思溫,一說為守尚書令蕭守興。景宗即位,蕭氏被選為貴妃,不久即被冊立為皇后。景宗死后,其親子耶律隆緒即位,是為遼圣宗。因圣宗年幼,蕭氏遂攝政。以北院樞密副使耶律斜軫和南院樞密使韓德讓參決大政,委于越耶律休哥以南邊兵防事務。上尊號承天皇太后。蕭太后自此專擅國柄,親決大政。她明達治道,干練有法,群臣盡皆服之。統和年間,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統遼兵20萬南攻北宋至澶州(在今河南濮陽縣南),北宋與之議和,歲輸銀帛,相約各守邊土,互不侵凌。蕭太后是遼朝和契丹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在其掌政期間,遼朝的國力達到了巔峰。她的軍政決策和行動,對北宋和漢族也有不小的影響,其事跡被歷代文人和民間藝人藝術化后寫入書中,搬上舞臺,傳唱至今。公元1009年,蕭太后去世,時年57歲。
〔正 史〕
景宗睿智皇后蕭氏,諱綽,小字燕燕,北府宰相思溫女。早慧。思溫嘗觀諸女掃地,惟后潔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帝即位,選為貴妃。尋冊為皇后,生圣宗。
景宗崩,尊為皇太后,攝國政。后泣曰:“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耶律斜軫、韓德讓進曰:“信任臣等,何慮之有!”于是,后與斜軫、德讓參決大政,委于越休哥以南邊事。統和元年,上尊號曰承天皇太后。二十四年,加上尊號曰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后。二十七年①崩,謚曰圣神宣獻皇后。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謚。
后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咸竭其忠。習知軍政,澶淵之役②,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圣宗稱遼盛主,后教訓為多。
《遼史》卷七一
〔注 釋〕
①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統和是遼圣宗耶律隆緒所使用的第一個年號。②澶淵之役:遼統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20萬遼兵進攻北宋,小敗宋兵,進圍澶州(在今河南濮陽縣南)。宋真宗與遼議和,相約宋帝稱蕭太后為叔母,遼圣宗稱宋真宗為兄;宋年輸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永遠各守疆界,互不相侵。史稱澶淵之盟。
《遼史》卷七一
〔相關史料〕
景宗皇后蕭氏,名燕燕,侍中、守尚書令蕭守興之女也。或以燕燕為北宰相蕭思溫女。景宗自幼年遭火神淀之亂,世宗與后①同時遇害。帝藏積薪中,因此嬰疾。及即位,國事皆燕燕決之。蕭守興以后父超封燕王,共決大政。景宗崩,后領國事,自稱太后。凡四子,長名隆緒,即圣宗;次名隆慶,番名菩薩奴,封秦晉王;次名隆裕,番名高七,封齊國王;次名鄭哥,八月而夭。女三人:長曰燕哥,適②后弟北宰相留柱哥,署駙馬都尉;次曰長壽奴,適后侄東京留守悖野;次曰延壽奴,適悖野母弟肯頭。延壽奴出獵,為鹿所觸死,后即縊殺肯頭以殉葬。后有姊二人,長適齊王,王死,自稱齊妃,領兵三萬屯西鄙驢駒兒河。嘗閱馬,見番奴撻覽阿缽姿貌甚美,因召侍宮中。后聞之,系撻覽阿缽,扶以沙囊四百而離之。逾年,齊妃請于后,愿以為夫,后許之,使西捍韃靼,盡降之。因謀帥其眾奔骨歷札國,結兵以篡后。后知之,遂奪其兵,命領幽州。次適趙王,王死,趙妃因會飲毒后,為婢所發,后鴆殺之。后天性忮忍,陰毒嗜殺,神機智略,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統和年間,舉國南征。后親跨馬行陣,與幼帝提兵初趣成虜軍、順安軍,東趣保州。又與幼帝及統軍順國王撻覽合勢以攻定州,余眾直抵深、祁以東。又從陽城淀胡盧河逾關,南抵瀛州城下,兵勢甚盛,后與幼帝親鼓眾急擊,矢集城上如雨。復自瀛州抵貝、冀、天雄,南宋③惶遽,駕親幸澶淵,然后為謀主;至遣王繼忠通好,及所得歲帑,亦后之謀也。國中所管幽州漢兵,謂之神武、控鶴、羽林、驍武等,皆后自統之;其將有南北皮室、當直舍利等。是時,圣宗年少,宋使臣曹利用、張皓之議和,皆后與幼帝引至帳前,問勞設館。左飛龍使韓杞至宋朝,先授幼帝書,再升殿跪奏云:“太后令臣上問皇帝起居。”此可以知太后專其政,人不畏其幼帝也。是年,帝上后尊號曰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圣武開統承天皇太后。
自南北通和后,契丹多在中京④。武功殿,圣宗居之;文化殿,太后居之。好華儀而性無檢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惟后愿固盟好而年齒漸衰,宰相耶律隆運專權,有辟陽侯之幸,寵榮終始,朝臣莫及焉。其后歸政于帝,未逾月而崩。臨朝二十七年,年五十七,謚曰宣獻。
宋·葉隆禮:《契丹國志》卷一三
〔注 釋〕
①世宗與后:此處之“后”指遼世宗兩位皇后甄氏和蕭氏。②適:嫁。③南宋:非指建都杭州的南宋。相對遼朝而言,北宋在南方,故被稱為南宋。④中京:遼統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建中京,故城在今遼寧寧城縣以西。
上一篇:《遼太祖皇后述律平》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遼太祖皇后述律平》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遼景宗耶律賢》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遼景宗耶律賢》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