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文化·唯道所存
儒家教育思想。孔子認為人們為了追求真知、“良知”,可以“當仁不讓于師”,孔子的后學也認為“圣人無常師”,提倡“唯道所存”,意謂只要有學問、有道德、有真理,就可向其學習。王通在這方面講得更清楚,他認為不但圣人無常師,天子亦無常師,“當仁不讓于師,況無師乎”(《關朗》)。韓愈以孔子曾拜郯、萇弘、師襄、老聘為師的例子,說明圣人無常師的道理,而且提出:“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以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里已經有了“先覺覺后覺”、“能者為師的含義,這比以前的“師必賢于弟子”的舊觀念,更具積極意義。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總論·周原遺址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政治要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