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陽明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這是王陽明小時候寫的一首詩,小小年紀不僅能察物象而且能究物理,確是難得。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近處有山,遠空有月,兩者對比之下,使人“覺月小”。其實,月球的體積是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地球上沒有一座大山比得上月球大的。可是在人的視覺上,月總是小于山。蘇軾在《后赤壁賦》中不也是寫:“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是人站在地面仰觀而得的印象。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詩人忽發奇想,大膽假設,說假如人眼如天樣大,那所見到的山和月的印象就不同了,山高月更闊。前后感覺上的差異,不在山和月本身,而在“眼”的變化。常人之眼,既小又低,只能見到山高月小;如天之眼,既大又高,便能見到山高月闊。因此視點和眼界是產生不同印象的關鍵。
這首詩前兩句是寫的實感,后兩句是想像之詞,前面所寫為后面服務,重心在于“若人有眼大如天”。這就告訴人們看問題,處理事情,立足點要高,視野要闊,這才能把握客體的全貌,認清它的實質,不致被假象所迷惑,得出錯誤的結論。
上一篇:《舟中作三韻詩四首(其一)·[清]袁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蝶戀花·[宋]歐陽修》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