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任《孤嶼》原文與賞析
王思任
九斗山之城北,有江枕曰“孤嶼”,謝康樂所朝夕也。 嶼去城百楫, 東西兩山貫耳, 海覃注其間。 故于山名“孤嶼”, 而于水又名“中川”。 宋蜀僧清了為龍說法解脫之,土其宮而兩山屬。于是起江心寺,而孤嶼反在隱隱隆隆之際。 今人不言孤嶼, 但言“江心寺”。
寺之左,為文丞相祠。丞相曾航海求二王,至寺題詩壁間。八行黑淚,天地無光。今尸其貌,穹窿其語,以為江山重。前有“浩然樓”,拜先生罷,一登眺焉,而江山于是乎大且尊矣。右為卓侍郎祠。侍郎永嘉人,死節“靖難”,月午天空,可伴文先生嘆語,故匹之。
方丈中留高宗手書“清輝”二字,懦夫乃有力筆。山故東西塔相峙,而予翔西塔之顛,憩于澄鮮閣。望海山如鐵城,層紫堆青,俱以頭面衛中國萬里。風來點點,從閬瀛中漉過,頃刻飽我衣袂。石帆月竇之間, 俱鮹人之所出沒, 懽呼海大魚突, 起豫且之網,霜跌銀跳,俄而益著鮮矣。夫惡知非白龍之肉,海若敕琴高,一犒執事不耶?
寺門榜曰“龍海珠林”。王季中飲予酒,令童子歌其尊人《八聲甘州》詞,真有“大江東去,浪淘千古”氣意。寺門前平白如砥,老松疏樾,圖濃染碧,寒落杯中。吹臺霞晚,望僧閣俱在竹云里。禿禿鶴放,一舸縱還,穩坐天上。眼花雖亂,絕無金焦片浪之憂。正人來止,文人言集,酒人腸洽。然則水中之山,除訖蓬萊,抑孤嶼也哉!
孤嶼,即今浙江溫州市之江心嶼,是一座東西闊,南北狹的孤島,橫臥于溫州市北面的甌江中,面積約七萬平方米。早在南北朝時代,就以其秀麗景色名揚海內。嶼上古時就有春城煙雨、塔院筠風、甌江月色、羅浮雪影、海濱朝霞、翠微殘照、孟樓湖韻、海眼泉香、沙丁漁火、遠捕歸航等十景,今為浙南著名旅游勝地。
游記先介紹孤嶼來歷,它座落于九斗山城北,離城百楫,原是東西兩峰對峙、中貫川流的兩個小島,島間有深深的龍潭,故山名孤嶼,水名中川。傳說系四川和尚清了移山填海,將兩個山頭聯合為一,才成今天的樣子。其上建寺,即江心寺,由于景色秀美,香火隆興,這樣,反使孤嶼顯得隱隱隆隆,而突出了江心寺,大有喧賓奪主之嫌。
緊接著作者將孤嶼的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跡一一詳加描述。江心寺左面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祠。德祐二年 (1276),元軍兵臨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 城北,文天祥受命赴元營與主帥伯顏談判被扣,在北解途中,伺機于鎮江逃脫,幾經艱險從海路逃到溫州尋找益、衛二王,曾在孤嶼居住一月。明成化十八年 (1482),后人在此立祠紀念。中有明萬歷九年(1581) 立的文天祥《北歸宿江心寺》詩碑,當年文天祥曾于江心寺壁間題詩:“萬里風霜鬢已絲,飄零回首壯心悲。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只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興第二碑。”一首七律,八行墨淚,一腔熱血飛灑,感天地,泣鬼神,浪濤奔涌,日月無光。遺跡長留人間,正氣浩然沖天。愛國精神曾激勵了后世多少志士仁人。祠前建有浩然樓,為明萬歷八年 (1580) 巡道吳自新所建,樓名取文天祥《正氣歌》“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之意,以紀念這位千古英雄。作者至此,愛國之情油然而生,臨樓而頂禮膜拜,以寄托敬仰之情懷。登樓眺望,身居浩然樓中更覺天地江山之無比高大,令人仰止。文天祥祠右邊為卓侍郎祠。卓敬因建文帝時,上書建議將燕王朱棣遷至南昌,以削其勢力,朱棣做皇帝后,將其誅殺并滅其三族,直至福王(1644) 時,始謚為“忠貞”。文、卓二祠相鄰,忠魂常年相伴,高風亮節,實為相當。
作者在寫了二位忠烈之士的古跡后,轉筆評江心寺方丈室內宋高宗御筆“清輝”二字。相傳宋高宗趙構曾臨幸孤嶼,御書“清輝浴光”四字,“浴光”二墨跡已佚,唯留“清輝”二字。作者“懦夫乃有力筆”一句,真可謂酸甜苦辣均隱其間?!傲P”贊其筆力之蒼勁,“懦夫”實是對這位南逃皇帝的真實寫照。作者雖明贊“力筆”,實是對其為人不屑一顧也。將趙構之墨跡置于江心寺方丈,實在是對文丞相祠之褻瀆,作者不禁一嘆。
寫完人文景觀,筆鋒轉至自然景觀,贊美此處海天奇觀。作者登澄鮮閣縱目四眺,遠處黑黝黝的海山如鐵城排列,浪濤飛卷,在陽光映照下,時而紫氣層層飛舞,又似青云朵朵堆積,好似鋼鐵衛士以自己的身體捍護祖國萬里海疆! 海風陣陣吹來,頃刻間衣袂飄動,無比舒爽。那礁石帆影、 一碧萬頃之處, 定是鮹人出沒的水府仙宮, 令人神往! 漁夫們輕搖擼,緩拉網,頃刻間白閃閃亮晶晶的大魚活蹦亂跳,令人艷羨、陶醉,那鮮美的魚味,也許正是白龍的肥肉吧!
觀賞海景,而對“龍海珠林”,飲酒賦詩,吟唱《八聲甘州》,真有當年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氣概。山寺前土地平曠如砥,老松蒼勁挺拔,青翠碧綠,好似濃墨“靛藍”,使眼前酒杯中增添無窮寒意。晚霞散綺,回望寺院就象在竹云深處。駕起小舟歸航,只見水天一色,猶穩坐長空??v一葉,凌萬頃,眼前雖景象紛繁,但心地坦然,絕無片浪撞擊之憂! 于是作者由記游轉而抒情,由抒情而引發議論:“正人來止, 文人來集, 酒人腸洽, 然則水中之山, 除訖蓬萊, 抑孤嶼也哉!”孤嶼勝地,如文天祥這樣的君子來此棲止,留下氣壯山河的事跡,而文人墨客來此雅集,留下無數精美的詩書畫圖; 貪杯者也來此暢飲,美景佐酒,其樂無窮。 來者雖別, 卻各有所得, 水中之山, 看來除卻蓬萊, 就該算孤嶼了! 這最后一筆, 以十分詼諧幽默的語調贊美孤嶼, 并以蓬萊作比, 其奇妙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文先說明孤嶼座落方位及其變遷情由, 從而引出江心寺, 然后以江心寺為中心, 詳細描敘孤嶼的人文景觀, 重點介紹文天祥祠與浩然樓。 贊頌民族英雄之崇高氣節凝聚筆端,貶斥南宋統治者茍且投降的卑怯行為隱含其中。王思任處于晚明覆滅之際,亂世思英雄,更加深切地感到文天祥的可敬可頌。不久,清兵南下,王思任絕食而死,其崇高氣節同樣值得歌頌。從本文對文天祥的推崇,對照其此后的行動,更可見作者潛蹤于文中的真實思想感情。行文還由近及遠,由人文景觀推及自然景觀,作者騁目抒懷, 海天奇觀, 攬勝孤嶼, 類非人境。 最后由景生議, 以東海之蓬萊仙山作對比,產生一種曠世難得、奇妙莫測的神韻,兀是令人神往!
上一篇: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龔自珍《定風波》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