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
王令(1032—1059),字逢原,江蘇江都人。才華出眾,早逝。他的詩充滿了憤世與濟世之情,構(gòu)思奇特,富有浪漫色彩,風(fēng)格較雄健。有《廣陵先生文集》。
歷來詩人多因春歸而傷感。“落花流水春去也”,引起多少詩人惆悵之情。而王令這首詩卻充滿積極精神,名為“送春”,實為“留春”。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寫春日的景色。暮春三月,雖然已經(jīng)“綠肥紅瘦”,有些花開始殘落,但畢意還有些花又開了。花兒已不如初春時那么繁茂,卻還留著春天的身影。這就為后面相信能喚回東風(fēng)作了鋪墊。那檐頭呢喃的飛燕,每天還來往頻繁地哺喂雛燕,人們還能聽到春天歌唱的聲音。落了又開的花兒,穿梭來往的飛燕,仍然給人們留下春天美好的印象。詩人并沒有在送春時寫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的景象,說明在詩人心目中春是永駐的。春真要離別人間了嗎?是的,她將悄悄離去。然而詩人相信,只要真心誠意地挽留她,還是可以留得住的。即使她已離開,也會被一片真情感動而回來。第三句“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用子規(guī)啼血的典故,表達了對春天的熱忱的留戀。“子規(guī)”,一名杜鵑,其聲似“不如歸去”,此處用此典故,十分恰切。子規(guī)在春夜的啼鳴,在詩人心目中,正是在呼喚著春天歸來。“子規(guī)啼血,辛苦于心”,夜已深了,子規(guī)還在不停地啼鳴,嘔心瀝血,亦足見其真摯留春之情。“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最后一句以肯定的語氣說明只要滿腔熱情,態(tài)度誠摯,春天還是可以喚回的。
這首詩以子規(guī)啼血喚東風(fēng)的形象,闡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雖題為送春,卻無傷春之感,而能給人們以啟示:只要堅持信念,執(zhí)著追求,事情總可以辦成功的。
上一篇:《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芮國器司業(yè)·[宋]陸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