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往歲淮邊虜未歸,諸生合疏論危機。
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
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
還朝此段宜先及,豈獨遺經(jīng)賴發(fā)揮。
放翁的凌云之志,至老未衰,但生不逢時,自早年無端被秦檜貶黜,至暮年受謗,被迫賦閑,終老牖下,命可謂窮!“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溪上作二首》)他從自身的顛沛造次,懷才不遇,很自然地想到要珍惜人才,不要摧折士氣:
“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人材的被抑應當引起重視,士氣旺盛不應遭到非難。這是陸游的一慣主張。他在《苦筍》中說:“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憂國》中說:“議論孰能忘忌諱,人才正要越拘攣!”首先,我們必須看到陸游的這些呼吁,是有著切身體驗的。陸游不僅是詩人,而且一直是以戰(zhàn)略家自許,想大干一番事業(yè),但生活給予他的只有挫折和打擊,歲月在無數(shù)次的努力和無數(shù)次的幻滅中流逝了,所以他對統(tǒng)治者壓抑人才更加悲憤和不平。其次,陸游的這種思想是與愛國熱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寫作此詩時,正值太學生張觀、宋鼎、葛用中等七十二人,伏闕上書,乞斬湯思退、王之望、尹穡三奸臣。他希望最高統(tǒng)治者能順從民心,力誅奸臣。因此在詩的最后兩句他說:“還朝此段宜先及,豈獨遺經(jīng)賴發(fā)揮。”他憂慮,他不安,他想呼喊,呼吁對知識分子握有生殺大權(quán)的皇上,不要隨便摧折人才。這種激進的思想很顯然是與一般文人懷才不遇的悲傷感嘆大有區(qū)別。
在陸游所處的時代,“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只能是急切的呼號,美好的愿望,一些志士只能慨嘆歲月蹉跎,欲挽無由。空銷凌云之志,留下千古遺恨。。今天,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但這首詩中的哲理名言,對我們今天仍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愿我們的時代人才輩出,士氣崢嶸,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那么,我們的國家就一定會興旺發(fā)達。
上一篇:《送春·[宋]王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酬人雨后玩竹·[唐]薛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