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紀昀·避暑山莊》鑒賞
余校勘秘籍,凡四至避暑山莊: 丁未以冬,戊申以秋,己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時之勝胥覽焉。每泛舟至文津閣,山容水意,皆出天然; 樹色泉聲,都非塵境。陰晴朝暮,千態(tài)萬狀,雖一鳥一花,亦皆入畫。其尤異者,細草沿坡帶谷,皆茸茸如綠罽①,高不數(shù)寸,齊如裁剪,無一莖參差長短者。苑丁謂之規(guī)矩草。出宮墻才數(shù)步,即鬖髿滋蔓矣②。豈非天生嘉卉,以待宸游哉!
(《閱微草堂筆記》)
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著名行宮,本文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落筆,把這個御用宮苑描述得形神兼出。
山容水意、樹色泉聲,春夏秋冬的交替,陰晴朝暮的變化,正當我們對避暑山莊的全景進行匆匆掃瞄而感到眼花繚亂時,代之而來的“一鳥一花,亦皆入畫”的結(jié)論卻突然中止了我們對景物的追蹤。然而就是這一閃即逝的曝光,作者的良苦用心卻豁然紙上: 一方面避免了敘事時難以克服的掛一漏萬和狀物中恒不稱意的兩難遺憾,另一方面點到即止的輕快和誘人猜度的愉悅又似乎有意無意地增添了美的況味,于是,藏拙和取巧不露痕跡地溶入了避暑山莊全景的快速閃回中。
微不足道的小草很難與美劃上等號,可是在本文的獨特視角里,它非但與避暑山莊的全景形成相對而峙的特寫,而且大有反賓為主、出神入化之妙。從形象上看,它的“細”、“綠”、“齊”構(gòu)成的那幅極富質(zhì)感的草毯不僅自身美妙無比,而且還填補了前文全景概述中所留存的空白之處,更好地顯現(xiàn)了避暑山莊內(nèi)疏密有致的布局特色。至于它與墻外那些同類的比較,則充分體現(xiàn)了它的帝苑身份,進一步強化了它的御用特征,我們也很自然地從中看到了作者作文時那種強烈的心態(tài)傾向。
上一篇:《明·祁彪佳·通霞臺》鑒賞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劉義慶·郗超薦賢》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