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藟
作者: 林家英 【本書體例】
【原文】:
綿綿葛藟(1),在河之滸(2)。終遠兄弟(3),謂他人父(4)。謂他人父,亦莫我顧(5)。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6)。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終遠兄弟,謂他人昆(7)。謂他人昆,亦莫我聞(8)。
【鑒賞】:
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朱熹說:“世衰民散,有去其鄉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詩集傳》)細味全詩,朱說可信。詩以流浪兒的語氣哀嘆流落他鄉,疏其所親的悲苦處境。三章均以綿綿葛藟互相依附攀蔭起興,喻家族親人之庇蔭為生,引出孤兒對舉目無親悲酸遭遇的哀嘆。他的乖巧,稱他人為父,為母,為兄,雖出于無奈,然而謙恭不假。至于那些被尊稱為父,為母,為兄的人,是否動了惻隱之心呢?試聽孤兒的悲訴:“亦莫我顧!”“亦莫我友!”“亦莫我聞!”得不到照顧,同情,恤問。人間難覓愛心,令人不寒而栗,幾至絕望。這種冷酷無情的心態,當是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特定現實在人心中的變態反映。民歌作者在對亂離社會中世態人心的深刻揭示方面,可謂入木三分。讀這首詩,筆者不禁聯想起建安詩人王粲《七哀》詩中所描寫的一幕悲劇:“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饑婦棄子揮涕不還的反常心態和事件,無疑映照出漢末軍閥混戰,人命危淺的現實,更深刻地揭示出人民深重的苦難。民情如此,其世可知。
這首詩三章一意,章法相同,句法相近。寫景處,只“滸”、“涘”、“漘”之變,敘事處,只“父”、“母”、“昆”之差,言情處,只“顧”、“有”、“聞”之別,九易其字,一抒哀情,章章相續,回環往復中增強了抒情的力量。乞兒聲,孤兒淚,情之難堪,境之困窘,給人以耳聞目睹的感受。
上一篇:《葛生》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葛覃》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