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雨中花·阮郎歸(選一)》原文與賞析
及妝時結薄衫兒,蒙金艾虎兒。畫羅領抹擷裙兒,盆蓮小景兒。香袋子,搐錢兒,胸前一對兒,繡簾妝罷出來時,問人宜不宜。
這首詞描寫了端午節時姑娘盛妝打扮的情景及其喜悅心情。
詞人著力描述了少女妝扮的情景。“及妝時結薄衫兒”,姑娘穿上了嶄新的襯衫,其質地非常的柔軟、輕薄,穿起來非常舒適,姑娘的心情也非常愉快輕松。“艾虎”,是端午節的節日里民間用來避邪的一種吉祥物。據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載,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人們用艾葉做成虎形,或剪彩成為虎形,貼以艾葉,把它戴在頭上用來避邪,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當中也有說明:“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這句是對少女頭飾的一種細節描寫,是說少女把剪好的艾虎貼在自己的頭上。“畫羅領抹擷裙兒”等句則是對少女的衣飾,在色彩、圖案、飾物方面作具體的細致刻畫描寫。少女的整個裝束看上去非常鮮艷。“繡簾”指繡著花色圖案的門簾,當少女梳妝穿戴完畢,便撩開繡著彩色圖案的漂亮的門簾,從閨房中走出來,并向別人問這樣打扮好看不好看呢? “問”顯然可見,少女是急于希望從周圍的人的評價、贊許之中來進一步證實、肯定自己的嬌媚。
這首詞從著妝描寫入手,描寫了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的形象,人物穿著的樣式、色彩的鮮艷和人物的鮮活妙合為一,和諧優美。整個詞就像一組鏡頭一樣,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系列優美的活動畫面,通過幾個連續的動作的選擇,充分展現了少女的天真、活潑的性格以及心理狀態。
《阮郎歸》這首詞在語言方面尤顯特色。詞中 “薄衫兒”、“盆蓮小景兒”、“一對兒”,運用了兒化音節。高爾基說過:“語言的真正美,是由于言語的精確、明朗和響亮動聽而產生出來的。”兒化音節的運用,讓人感覺到其物歷歷如在眼前,活潑可愛,給全詞平添一種玲玲的聲響,極溫馨的氣氛,以及親切、喜悅的感情色彩。
上一篇:《宋代民歌·雨中花·長相思》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降于鄭洚家吟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