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梁啟超·養心語錄》鑒賞
人之生也,與憂患俱來,茍不爾,則從古圣哲可以不出世矣。種種煩惱皆為我練心之助,種種危險皆為我練膽之助,隨處皆我之學校也。我正患無就學之地,而時時有此天造地設之學堂以餉之,不亦幸乎!我輩遇煩惱、遇危險時,作如是觀,未有不灑然自得者。
凡辦事必有阻力。其事小者,其阻力亦小; 其事愈大,其阻力亦愈大; 阻力者乃由天然,非由人事也。故我輩惟當察阻力之來而排之,不可畏阻力之來而避之。譬之江河,千里入海,曲折奔赴,遇有沙石則挾之而下,遇有山陵則繞越而行。要之,必以至海為究竟。辦事遇阻力者當作如是觀。至誠所感,金石為開,何阻力之有焉。茍畏而避之,則終無一事可辦而已。何也?天下固無無阻力之事也。
(《飲冰室文集》)
本文談心志修養之法,實際上即講論對待人生憂患和辦事遇到阻力的態度,表現出了一種以苦為樂、知難而進的積極進取精神。
第一段談“憂患”。一起筆即肯定憂患不可避免,并認為圣人哲人正是身經憂患而后有所成,于是將“煩惱”、“危險”看作是“練心”、“練膽”之助,看作是“天造地設”之學堂,看作是天地之賞賦。這種視憂患為快樂的態度,正是成大事業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第二段談“阻力”,首先指出辦事之阻力只有大小之分,沒有有無之別; 乃天然而在,非人事所為,接著指出對待阻力的正確態度,應當是“察而排之”,不可“畏而避之”,并以江河千里入海為喻,表明其沖破一切阻力而勇往直前的決心和毅力,這正是成大事業者堅韌不拔的進取心。有了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遇憂患可以化苦為樂,“灑然自得”; 有了堅韌不拔的進取心,遇阻力可“察而排之”,則無事而不可成。
梁氏之論本于孟子“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之說。其行文于自然流麗中見對稱美。就兩段而言,都是先指出“憂患”或“阻力”的不可避免,然后指出應如何正確對待及其結果。唯第二段末增一反襯稍異。就第二段而言,先有大、小之區別,后有“惟當”與“不可”之對比,最后有“金石為開”與“一事無成”之反襯,兩兩相形,不對而對,不工而工,精整而又不失自然之趣。
上一篇:《先秦·列子·蘭子弄劍》鑒賞
下一篇:《宋·歐陽修·養魚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