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大鼠》原文|注釋|賞析
萬歷①間,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②。
適③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其扉④,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⑤自穴中出,見貓怒奔之。貓避登幾⑥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復,不啻⑦百次。眾咸謂貓怯⑧,以為是無能為者。既而鼠跳擲漸遲⑨,碩腹⑩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11)頂毛,口龁首領(12),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13)。啟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14)也。彼出則歸,彼歸則復(15),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劍(16),何異鼠乎!
(《聊齋志異》)
注釋 ①萬歷——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1573—1619)。②輒被啖食——總是被大鼠吃掉。輒(zhe):總是。啖(dan):吃。③適——恰好。④闔其扉——關上門。闔(he):關閉。扉:門扇。⑤逡(gun)巡——欲進又退,遲疑不決的樣子。⑥幾——矮小的桌子。⑦不啻(chi)——不只。⑧眾咸謂貓怯——眾人都說貓膽小。⑨既而鼠跳擲漸遲——過了一會兒,大鼠躥跳騰躍漸漸緩慢。⑩碩腹——肥大的肚子。(11)爪掬——兩個爪子抓住。(12)口龁首領——用嘴咬大鼠的頭和脖子。龁(he):咬。(13)啾啾(jiujiu)——象聲詞,形容凄厲的叫聲。(14)惰——懈怠,這里指無氣力。(15)彼出則歸,彼歸則復——敵方出擊我便退回,敵方退回我又出擊。語出《左傳》魯昭公三十年。(16)匹夫按劍——這里指單憑個人勇氣而不講策略的人。按劍:按著劍把,準備拼斗的姿態。
賞析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但用今天的文體學觀點看,所收近500篇作品并非全屬小說,有不少是寓言體雜文,《大鼠》就是其中之一。
這篇雜文生動地描述了獅貓戰勝大鼠的過程。先寫獅貓同怒奔而來的大鼠周旋,躲上躲下,“如此往復,不啻百次”,終于把大鼠拖得精疲力竭。然后寫獅貓變被動為主動,奮勇進擊,當大鼠“蹲地上少休”,獅貓抓住時機,“口龁首領”,直到把鼠頭嚼碎。避敵之銳,而伺敵之惰,這就是獅貓戰勝大鼠的策略。
作品傳神地描繪了獅貓的外貌、神態、動作,把一只可愛的獅貓活現在我們眼前。為了表現獅貓的奮勇和智謀,在描寫獅貓抓獲大鼠之前,先寫了大鼠的碩大和猖獗: “大與貓等”,“遍求民間佳貓捕制之,輒被啖食”。在描寫獅貓抓獲大鼠的過程中,先寫大鼠的兇猛: “見貓怒奔之” ,“貓避登幾上,鼠亦登”,肆無忌憚,不可一世。這都是正面襯托。而寫大鼠的硬拼正反襯出獅貓的用智。襯托,猶如“烘云托月”,使所要表現的主體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最后幾句議論,畫龍點睛,點明這則寓言的寓意。他告訴讀者:對付強大的敵人不能靠硬拼,要用智謀戰而勝之。拖住敵人,與其周旋,等到把敵人拖垮,乘其疲憊之際,奮勇出擊。而那種單憑自己的勇力,魯莽行事的人,與這只大鼠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上一篇:川島《夜里的荒唐》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默涵《奴才哲學》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