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家暫下山,入到城隍里。
逢見一群女,端正容貌美。
頭戴蜀樣花,燕脂涂粉膩。
金釧鏤銀朵,羅衣緋紅紫。
朱顏類神仙,香帶氛氳氣。
時人皆顧盼,癡愛染心意。
謂言世無雙,魂影隨他去。
狗咬枯骨頭,虛自舔唇齒。
不解返思量,與畜何曾異。
今成白發(fā)婆,老陋若精魅。
無始由狗心,不超解脫地。
此詩的意圖,是要給世人照一照 “風(fēng)月寶鑒”。
詩用第一人稱的“儂家”這個古代吳人的自稱來寫,饒有趣味。“儂家”平時長住山上,偶爾下一次山,到城隍廟逛逛,倒不是為了湊熱鬧,而只是看看熱鬧,觀察觀察世相而已。正好這一次看見一群女子,五官端正,容貌姣美。瞧,她們頭上戴著最時髦的四川式樣的花,臉上涂了厚厚的一層脂粉,濃妝艷抹。炫人眼目的金手鐲上鏤刻著銀花,飄曳的羅衣有粉紅、紫色各種層次。青春美貌宛如神仙,所過之處,異香破鼻。對此,世人有何反映呢?
這些光彩照人的美女一露面,時人都伸長了脖子轉(zhuǎn)眼去看,如癡如迷,愛慕不已。都說這些美女世上無雙,魂也被她們勾走了。在描寫完時人的觀感之后,“儂家”給這些人當(dāng)頭一棒:貪戀美色,胡思亂想,單線相思,這何異是狗啃干骨頭,什么肉也吃不上,只落個白白地舔舔嘴唇、牙齒而已!癡愛乃是心病的根源,“從癡有愛,是吾病生” ( 《維摩經(jīng)·問疾品》),“癡愛是苦因” ( 《探玄記》七),而低智的眾生,偏偏以癡繭愛網(wǎng)自相纏縛! 不知道好好地反省反省,跟畜牲又有什么兩樣?那么怎樣來“返思量”呢?下面兩句即是“儂家”為時人指出的途徑:作不凈觀。為治貪心,通過主觀想象來觀看到對象的不凈,這就是不凈觀。看到美色佳人,你就要把她想成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婆,蒼老丑陋,像山精鬼魅一樣的可怖。這時你還有非非之想么? 還想沖上前去摟抱它、和它同床共枕么? 據(jù) 《釋迦譜》 卷三,佛祖當(dāng)年修煉時,魔王嫉妒和害怕佛的威力,就派了三個美麗的女兒去誘惑佛祖。這三個女子都艷麗非凡, “三十有二姿, 上下唇口,嫈嫇細(xì)視, 現(xiàn)其髀腳, 露其手臂,作鳧雁鴛鴦哀鸞之聲。”可是佛祖運用起法力無邊的不凈觀來,眼中所見者只是 “革囊盛臭”,于是三女 “化為老母”,變得“頭白面皺,齒落垂涎,肉銷骨立,腹大如鼓”了。“風(fēng)月寶鑒”的正面是盈盈含笑的王熙鳳,背面卻是一具令人毛骨悚然的枯骨!佛家認(rèn)為,只有照背面,才能見到真實。常常照照 “風(fēng)月寶鑒”的背面,便可滅除貪欲而獲得心理的平靜。可惜世人所見的都是虛假的正面! 所以 “儂家”臨了還忍不住再喝罵一句: 這些人永墮畜牲之道,受輪回之苦,是由于他們有了狗的貪心,永遠(yuǎn)不能解脫得福。“無始”是一個佛教名詞。佛教認(rèn)為眾生無有始,今生從前世之因緣而有,前世亦從前世而有。詩中“無始”即指永墮輪回之中。
禪家認(rèn)為貪欲,尤其色欲是解脫之一大障礙,故以這種不凈觀來調(diào)治心猿。寒山的這首詩所表述的也正是這一層意思。
上一篇:禪詩《住天臺山》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僧齋聞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