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黃雀行
曹植
【原文】
高樹多悲風[1],海水揚其波。
利劍[2]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3]。
羅家[4]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5]羅網,黃雀得飛飛[6]。
飛飛摩[7]蒼天,來下謝少年。
【注釋】
[1]悲風:凄厲的寒風。
[2]利劍:鋒利的劍。這里比喻權勢。
[3]鷂(yào):一種非常兇狠的鳥類,鷹的一種,似鷹而小。羅:捕鳥用的網。
[4]羅家:設羅網捕雀的人。
[5]捎(Shāo):揮擊;削破。
[6]飛飛:自由飛行貌。
[7]摩:接近,迫近。
【賞析】
史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借故殺了曹植親信楊修,次年曹丕繼位,又殺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處動輒得咎的逆境,無力救助友人,深感憤忿,內心十分痛苦,只能寫詩寄意?!兑疤稂S雀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來的,它深刻地反映了曹魏集團內部的斗爭。他苦于手中無權柄,故而在詩中塑造了一位“拔劍捎羅網”、拯救無辜者的少年俠士,借以表達自己的心曲。
此詩前四句以比興開端,影射當時險惡的政治形勢,抒寫自己無力援救友人的悲慨?!案邩涠啾L”,隱喻在高位者制造血雨腥風;“海水揚其波”,隱喻天下騷動不安。意象蒼茫悲壯,渲染出了濃郁的悲劇氣氛,讀之撼人心魄,有力地振起了全篇?!袄麆Σ辉谡?,結友何須多”二句,緊承前兩句險惡形勢的描寫,直抒不能援救蒙難友人的悲慨?!袄麆Α毕笳鳈鄤荨J种袩o利劍,怎能挑破殘暴者的羅網,救出蒙難的友人?比喻生動貼切,與后面少年“拔劍捎羅網”呼應襯托,顯得十分熨貼自然。這兩句語言警策,悲慨中充溢著勁挺之氣。
“不見籬間雀”以下,采用寓言寄托諷喻?!包S雀”比擬無辜的受害者,“鷂鷹”比擬兇暴的迫害者,“少年”比擬仗義的援救者。形象富于象征意義,寓意很顯豁。它巧妙地影射了曹丕集團所制造的白色恐怖,婉曲地表達了曹植和他的朋友期望得到援救的急切心情。同時“少年”救雀的行動又是對自己無力援救友人的反襯,借此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強烈悲慨。尤其是末尾“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二句,寫黃雀重知遇之恩,正反襯出詩人自己受恩不報,不能為友人濟難的慚愧心理。妙在含而不露。
此詩采用寓言寄托情志,幻想手握利劍挑破羅網,救出自己的友人,英武之氣和壯烈情懷躍然紙上,具有漢樂府民歌的質樸風味。
上一篇:郁達夫《和老舍《黃鶴樓》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野田黃雀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