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
【作者介紹】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別署清遠道人,晚號繭翁。臨川(今屬江西)人。是繼晏殊、晏幾道父子、王安石之后又一臨川才人,所以他哭兒子湯蘧詩有“恨殺臨川隔江左,半山(兼指王安石)無路得乘驢”之句,因為安石兒子王雱也先父而卒。二十一歲中舉人。萬歷五年(1557),首輔張居正欲使其子及第,羅致湯顯祖等一并入選,以張聲勢,他謝絕,并自嘆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敗乎?”萬歷十年,居正去世,顯祖于次年乃成進士。由南京太常博士遷禮部主事。借此閑職,讀書深夜。
十九年,他上疏力劾輔臣申時行、給事中張文舉,神宗一怒而將他貶謫徐聞(今屬廣東)典史,因于端州(即肇慶)認識了意大利神父利瑪竇。后遷遂昌(今屬浙江)知縣,借此而過“長橋夜月歌攜酒,僻塢春風唱采茶”(《即事寄孫世行呂玉繩》)的生活。
這時候的政局,正如他在《平昌鐘樓晚眺》中所詠“獨樹老僧歸夕照,一山棲鳥報斜曛”那樣幽暗。神宗早已懶于設朝,他在《至日聞圣主深居有感》中嘆道:“南都至日逢南至,傳道天心欲閉關?!币嘁娖淙酥葟姽V?。
二十六年,終于棄官返里,作《牡丹亭還魂記》。因堂前植白山茶花,故名玉茗堂。堂中文史狼藉,賓朋雜坐。雞塒豕圈,接跡庭戶,他指著床上堆的書對人說:“有此不貧矣?!?/p>
他的詩,屬于性靈派,故與袁宏道等很投合。他的《牡丹亭》,實為詩的戲劇化,不懂戲曲而愛詩的人,同樣可以欣賞。但有些詩流于粗率。諸體中七絕最好,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以為晚明七絕,湯顯祖、徐渭、袁宏道能居勝地。宋長白《柳亭詩話》卷二,以為“明季多宗此派,實一時氣運所關”。換一種說法,明代后期的文學發展的趨向,促使他們的詩歌比較能夠真實地直抒自我。另一方面,正如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二所說,湯顯祖等人作品,“佳作止于秀逸,氣格不大,力量不厚耳”。雖然“厚”在全部明詩中,是很難求得的。有《玉茗堂集》。建國后有徐朔方整理的《湯顯祖詩文集》。
上一篇:《漢宮詞》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甲申見遞北驛寺詩多為故劉侍 御臺發憤者附題其后》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