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無名氏》鑒賞
《百花亭》全名《逞風流王煥百花亭》,主要寫王煥與上廳行首賀憐憐的婚姻風波。
大宋欽宗時,二十二歲的汴梁人王煥,自父辭世后,來洛陽叔父處居止。此生通曉諸子百家,博覽古今典故,知五音,達六律,吹彈歌舞,寫字吟詩,射箭調弓,掄槍使棒,無所不會,人稱風流王煥。一天,清明節令,王煥來到城外陳家園百花亭上游玩,與洛陽上廳行首賀憐憐相遇,兩人一見傾心,賀憐憐折蘭花以傳幽情,吟詩句以逗王煥; 王煥亦續吟作為回答。王煥又托賣查梨條的王小二向賀憐憐傳話撮和,兩人于是相約作伴。賀憐憐表示: 王煥如愿娶她,她便告一紙從良,立個婦名; 王煥表示: 賀憐憐“若肯從良立節” ,他“準定是建功立業” 。半年之后王煥錢盡,老虔婆把他趕了出去,將賀憐憐嫁給西延邊上的高常彬。王煥受了這場羞辱,后悔不迭。恰好有雙解元、柳殿試兩個太學中的同齋好友為風月事爭風吃醋。王煥在風月場中受了挫,便以自己親身體會勸兩位休要為風月事“爭壞了儒家體面” ,愿請他倆吃茶,為之說合。可是他只是在暫時受挫時自認背晦。他的風流本性不會改變的,而且一有機會便以此炫耀于人。 王小二受賀憐憐之托,捎一寫有《長相思》的詞簡給他,求見一面,他馬上變泄氣為歡喜,捻土焚香,拜告天地,愁除病減。為了能見到“賀家姐姐” ,他寧愿“不惜廉恥,權做下流”,把王小二的衣服穿上,打扮成個賣查梨條的,去見賀憐憐。
賀憐憐嫁高常彬后,搬在承天寺里暫住。寺門有高常彬的心腹牢子把守,只有梅香一人把她伏侍,一個閑人也不放入。這天,梅香盼兒奉憐憐之命,趁著高常彬前去洛陽府赴席之機,在門首等待王煥。她一見王煥“皂頭巾裹著額顱” ,“木瓜心小帽兒齊抹著臥蠶眉” ,“細麻鞋緊繃輕護膝,白苧衫花手巾寬系著腰圍” ,“斑竹藍提在手,叫歌聲習演的腔兒溜” ,不由得為之罕異; 賀憐憐一見王煥這般模樣,更是又羞又痛,對王煥說: “大丈夫不以功名為念,幾時是你那崢嶸發達的時候?”王煥早有“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輔皇家救困扶危” ,“功成名遂” ,“耀武揚威” ,“云路鵬程九萬里,氣吐虹霓,志逞風雷” 的豪情壯志,今日與賀憐憐雖然兩相愛慕,卻不能如愿以償,為見一面,還要裝扮成個賣查梨條的。要改變這種難堪處境,只有奪取功名一條路。他堅信自己不是“斗筲之器,糞土之泥” ,便聽從賀憐憐的計策; 往延安府投托經略相公麾下,剿捕西夏,建立功勛,以遂平生之志,那時節狀告高常彬盜使二萬貫官錢,強娶人妻,失誤邊機,治罪高邈,夫妻團園。賀憐憐把釧鐲頭面贈與王煥作盤纏,叮嚀他休似王魁,負了桂英。
王煥到延安府,見了經略大人,先充為馬前頭目,累次立功,被升為西涼節度使之職。又奉元帥將令,再過相思河,剿平西夏余黨,凱旋而歸,真是“威風馳海外,名譽播京師”。他告倒高邈,與賀憐憐團聚,“早證果了賣查梨那風流少年子” 。
此劇故事陳舊,文辭一般,無什么突出特色。
上一篇:元戲劇《無名氏·叮叮珰珰盆兒鬼》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賈仲名·蕭淑蘭情寄菩薩蠻》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