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shí)而皆舉用,未有分職。……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同上又:“皋陶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shí)。”又,《史記》卷二《夏本紀(jì)》:“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許。而后舉益,任之政。”又,《書·皋陶謨》記禹與皋陶對(duì)話,皋陶陳述知人、愛民、九德等治國(guó)理天下的道理,深得舜與禹的贊許。此也見于《史記·夏本紀(jì)》。
【釋義】皋陶在堯時(shí)已被舉用,舜時(shí)令他為大理,專管天下刑賞,他很有才能,很公平,天下百姓都“伏得其實(shí)”。禹即位后,舉皋陶,將授政予他,可惜早卒,未得大用。
【例句】①皋陶既舉不仁遠(yuǎn),四皓出而漢祚安。(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四出《堂試》〔紅衲襖〕)是指舜舉皋陶為大理,則不良之輩遠(yuǎn)竄,不敢犯事。②臣不敢奉先君詔,德不及夔龍禹稷,才不及伊尹皋陶。(鄭光祖雜劇《輔成王周公攝政》第二折〔耍孩兒〕)周公謙讓,說自己無有皋陶那樣的才能。
上一篇:元曲典故《甘羅》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皋魚》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