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吉·[南呂] 梁州第七
喬吉
射雁
魚尾紅殘霞隱隱,鴨頭綠秋水涓涓①。芙蓉燦爛搖波面。見沉浮鷗伴,來往魚船。平沙衰草,古木蒼煙。江鄉景堪愛堪憐! 有丹青巧筆難傳。揉藍靛綠水溪頭, 鋪膩粉白蘋岸邊, 抹胭脂紅葉林前。 將笠檐兒慢卷,迎頭,仰面,偷睛兒覷見碧天外雁行現,寫破祥云一片箋,頭直上慢慢盤旋。
[一枝花] 忙拈鵲畫弓,急取雕翎箭,端直了燕尾鹓2, 搭上虎筋弦, 秋月弓圓, 箭發如飛電。 覷高低無側偏,正中賓鴻,落在蒹葭不見。
[尾] 轉過紫荊坡白草冢黃蘆堰,驚起些紅腳鴨金頭鵝錦背鴛,諕得這鸂鶒兒連忙向敗荷里串③。血模糊翅搧,撲剌剌可憐,十二枝梢翎向地皮上剪。
【注釋】①鴨頭綠:雄鴨,綠頭紋翅;鴨頭綠,指像鴨頭那樣的綠色。②鹓(pī):箭鏃的一種。③鸂鶒兒: 紫鴛鴦。
【鑒賞】 這篇散套,充分發揮了套曲適于鋪敘、長于結構的特點,為讀者精心描繪出一幅金秋射雁的畫圖。作品詳盡介紹了從觀景尋雁到射雁、拾雁的全過程,是射雁者的極樂,也是雁兒的悲歌。
第一支曲子將畫面展開: 晨風吹動霞光映射下的水面,水面上泛起了如芙蓉花瓣似的波光,只見鷗鳥成雙結隊沉浮于水面,魚船三三兩兩來往于江心,平直的沙岸與枯黃的草叢連成一片,蒼勁的古木籠罩在淡淡的晨霧之中。這番江鄉景象實在惹人喜歡,縱有丹青妙筆也難傳達這奇妙的風光。因為,沒有人能把藍靛揉進溪水,使它變得如此碧綠; 沒有人能把那膩粉鋪上岸邊,使它變得如此雪白; 也沒有人能把那胭脂抹到楓林,使它變得如此艷紅。至此,作者已用濃墨重彩將金秋的景象描繪得燦爛奪目、清爽宜人。然后,作者筆鋒一轉,在畫面中引出了一個“射雁者” 正 “慢卷笠檐”、“迎頭”、“仰面”、“偷覷”,細細搜尋,嚴陣以待。而就在此時,晴空外一行雁陣忽然出現,“寫破祥云一片箋”,就好像寫在天上的一行詩句,盤旋飛掠頭上。既有詩情畫意的一面,又有緊張急迫的一面,由此也引出了 “射雁” 的主題。
第二支曲子,精心刻畫出射雁者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從容中隱含殺機,急促中不乏沉穩,“忙拈”、“急取”、“端直”、“搭上” 幾個連續動作,使射雁者的姿態活靈活現。 “鵲畫弓”、 “雕翎箭”、 “燕尾鹓”、 “虎筋弦” 四樣射獵用具形象鮮明。辭藻豐富,尤其是寫四個連續動作的詞語組合在一起,更顯示出那如戲曲般一招一式,從容而不呆滯,迅速而不魯莽的射雁過程。最后只見弓如滿月,箭如飛電,瞄準了目標,正中鴻雁,一下子落入蘆葦叢中。
[尾] 曲緊接著寫獵手尋找獵物,并最終呈現那雁兒的悲慘結局。“轉過紫荊坡白草冢黃蘆堰” 既寫出了射雁者所處的地勢,也勾畫出獵手尋找獵物的急迫心情和行動。正是這急匆匆的腳步,奔突突的動作,驚破了那些“紅腳鴨”、“金頭鵝”、“錦背鴦” 們的美夢,嚇得那紫鴛鴦急急忙忙地往敗荷堆中亂竄。經過這番緊張的搜索,那獵物終于被發現: 只見那被射中的雁兒血肉模糊地還在地上掙扎,“十二支梢翎” 的翅膀剛才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剎那間便被擊中,落在地上撲扇、剪動。這血跡斑斑悲慘可憐的場面與第一曲中那種濃烈、明朗、活躍、充滿生機的情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而也寄寓了作者對無辜雁兒的無限同情。
全套曲雖題為 “射雁”,但大量的筆墨卻并不在“射” 字上,開頭的優美筆觸描繪金秋美景,刻畫寧靜的江鄉氣象,然后引出雁陣,共同構成和諧而富有詩意的畫面,這就為后面的射殺場面提供了強烈對比的背景,然后從觀雁到射雁再到尋雁,一氣呵成,天衣無縫,有強烈的動感和優美的節奏感,語言流暢和場面恢宏共同賦予了這套曲子以豐富的戲劇性,很好地體現了套曲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關漢卿·[南呂]四塊玉·閑適|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南呂]玉交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