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越調(diào)] 憑闌人
姚燧
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鑒賞】 在古代,“征衣” 有兩個概念: 一是指戍卒之衣,如唐朝許渾《塞下曲》 云: “朝來有鄉(xiāng)信,猶自寄征衣。” 二是指游子之衣,如元好問 《藥山道中》 云: “西風砧杵日相催,著破征衣整未回。” 此曲的 “征衣” 當指后者。
少婦的丈夫滯留他鄉(xiāng),久久未歸。時至深秋,少婦欲給丈夫寄件冬衣,這本是極為平常的事情,然而此曲卻寫得一波三折,將少婦的矛盾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
少婦為寄冬衣,正想反想,左想右想,一顆心簡直給操碎了。她欲寄冬衣,體現(xiàn)了對丈夫的關(guān)懷與體貼。但就在欲寄的一瞬間,她翻起了感情的波濤。心想如果寄去冬衣,丈夫穿在身上暖烘烘的就不會回來。為此她又十分憂慮。既然 “寄君衣” 的結(jié)果是 “君不還”,那么 “不寄君衣” 的結(jié)果當然是君必還了。于是她又打算不寄冬衣,這表明她渴望丈夫能早日回家的急切心情。但這種念頭剛一冒出,她又涌起了另一種感情的波濤。心想如果不寄去冬衣,丈夫衣裳單薄,豈不要凍壞身子。這是她更為憂慮的。
此曲末二句把少婦的內(nèi)心矛盾推到了高峰。“寄” 與 “不寄” 在她的內(nèi)心交織著,碰撞著。她時而 “欲寄”,時而 “不寄”; 時而擔心 “君不還”,時而憂慮“君又寒”。究竟是“寄”,還是“不寄”,這真叫她備受煎熬,難以抉擇。
這少婦心靈純潔: 愛丈夫,愛得真切; 想丈夫,想得發(fā)癡; 疼丈夫,疼得入微。前人評論此曲 “熨帖溫存,纏綿盡致” (盧前《論曲絕句》) 是十分恰當?shù)摹?
上一篇:呂侍中·[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越調(diào)]憑闌人·金陵道中|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