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士禛·清流閣》原文賞析
瀟瀟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陰特地愁。回首南唐風景盡,青山無數繞滁州。
這首詩寫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作者奉使廣東,祭告南海,返途滁州(今安徽滁縣),過清流關;關在滁州西南二十里處,地勢險峻,上有清流閣,詩人登閣而望,吊古生慨,因有此作。
這天,細雨蒙蒙,澗水淌淌,瘦竹在寒雨中如泣如訴,因而詩人即景命筆,寫出“瀟瀟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陰特地愁”之句。“瀟瀟”二字,相聲而兼雨形,可謂聲形兼備,使人想象出細雨迷蒙滿寒山之狀;此刻渡水,又見“苦竹”寒瘦,掙扎在迷茫的“云陰”之中,因而詩人頓生“特地愁”之嘆!此處的“愁”,是寫詩人之愁,還是寫“苦竹”寒山之愁?真是二者兼而有之,難解難分了。
自然中的景物,本無所謂喜,亦無所謂愁,它們的喜和愁都是受著詩人主觀世界的感染。因此,質言之,這兩句只不過是作者此刻心緒的外露,也是為后面的吊古作一有力的鋪墊。下面才是真情實感的正式抒發。
“回首南唐風景盡”寫的是這樣一段歷史:滁州,在殘唐五代時期,本為南唐轄地,自然也是君臣,甚至文人墨客的歡娛游賞處所之一。但君臣歡娛,不思自振,待北周的趙匡胤舉兵南侵,清流關一戰,一舉擊敗了南唐十五萬大軍。南唐滅亡,滁州自然歸宋。因而這“風景盡”的“盡”字,雖則兼含苦雨中佳景凈盡和南唐好景盡去雙重含義,但主要是指后者。“回首”而“南唐風景盡”去,好景之去,何其神速!從這神速的語氣中又暗含了詩人對歷史多么深沉的感喟!而“青山無數繞滁州”又統攝和回應了前面的“寒雨”和“云陰”,渲染出一種無可解脫的愁緒。在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里,起句便是“環滁皆山也”,但那是寫太平太守的與民同樂,本詩的結句雖然化用了歐陽修文中的句意,但由于心緒不同,意境全非;因為詩的結句將“苦竹云陰特地愁”和“回首南唐風景盡”有機地融為一體,因而抒發的是一種吊古傷懷無可解脫的綿邈愁情。
本詩的主要特點是,能將寫景與吊古融為一體,妙合無間,從而大大加深了吊古詩的深沉意境。
上一篇:古詩《于右任·汶川紀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孫承宗·漁家》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