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上小樓 隱居
任昱
荊棘滿途,蓬萊閑住。諸葛茅廬,陶令松菊,張翰莼鱸。不順俗,不妄圖,清高風度。任年年落花飛絮。
這是一首歌詠隱居生活的小令。
“荊棘”兩句,道出了作者對現實和人生的不滿,以及對隱居生活的神往。句中的“荊棘”,本是泛指叢生多刺的灌木,這里是借來比喻人生旅途上(特別是仕途中)的明槍暗箭、絕壁陷阱等種種險惡。“蓬萊”,本是傳說中的三座神山之一,為仙人所居,這里是借來比喻隱居之所若仙境。“諸葛”三句,借三個歷史名人作比,形象、具體地說出“蓬萊閑住”的日常生活:像諸葛亮躬耕南畝般住個茅蓬小屋;像陶淵明隱居山林般與松菊為伍,像張翰棄官歸鄉般享用家鄉的莼菜和鱸魚。這三句分別從住舍、雅好和吃食三方面,道出他隱居的主要生活情況。那么,為什么偏偏舉出這樣三個人為例呢?下面,就分別說出。
“不順俗”三句,就說出原因之一。即是除了要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學習他們那種“不順俗,不妄圖”的精神和“清高風度”,學他們那種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自潔的風度。
“任年年落花飛絮”一句,則既說出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又隱含著他為何以諸葛等三人為例的原因,含意頗深。從字面上看來,平易至極,這淡淡的句子中,卻頗含深意。你看,諸葛生當漢末天下紛爭之時,陶潛生當晉宋易代之際,張翰則生當西晉統治者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殘殺之時,他們所處的時代并非太平盛世,而是政權更迭、戰爭頻仍的亂世。一介儒生,生逢亂世,不為世用,不能“兼濟天下”,也只好“獨善其身”了。
上一篇: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三、酬和情詩·|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中呂·賣花聲客況·張可久|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