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南山之役,偶得小詩一十五首,書示同懷,不及料簡銓次。夫物與我若有境,吾不見其邊;憂與樂相過乎前,不知其所以然。此其物化歟?亦可以觀矣。故寄名曰“觀化”。
柳外花中百鳥喧,相媒相和隔春煙。
黃昏寂寞無言語,恰似人歸鎖管弦。
生涯瀟灑似吾廬,人在青山遠(yuǎn)近居。
泉響風(fēng)搖蒼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
故人去后絕朱弦,不報雙魚已隔年。
鄰笛風(fēng)飄月中起,碧云為我作愁天。
作者以“觀化”為題的組詩,寫于崇寧元年(1102),共有十五首,這是其中的三首,為晚期的作品。
黃庭堅中年以后,卷入北宋激烈的黨爭旋渦,屢遭貶謫。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他入史局,參修《神宗實(shí)錄》。到了紹圣元年(1094)被章惇、蔡京等人彈劾“實(shí)錄院所修先帝《實(shí)錄》類多附會奸言,詆熙寧(宋神宗年號)以來政事”,遂謫居黔州(今四川彭水)。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得放還。
崇寧元年(1102)正月二十三日從荊州(今湖北江陵)出發(fā),月底回到家鄉(xiāng)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不日便出發(fā),四月到萍鄉(xiāng),探望哥哥黃大臨,即序中所謂“同懷”;過了15天,六月初九就任太平知州,僅9天便被罷免。從這組詩中涉及的物候來看,確是春天所作。《山谷外集》史容注說:“崇寧元年罷太平州后,自荊州居家作。”顯然是顛倒了事件的先后順序,在時間上亦有小誤。
黃庭堅宦海浮沉,友朋的影響,以及在他內(nèi)心世界中留下很深影響的禪宗和老莊思想,這些構(gòu)成他極為復(fù)雜的世界觀。《觀化》便是這種世界觀的形象體現(xiàn)。作者在序中寫道:“夫物與我皆有境,吾不見其邊,憂與樂相過乎前,不知其所以然。此其物化歟?亦可以觀矣。故寄名曰‘觀化,。”所謂“化”,就是指事物的消長,變化。他憑直覺觀照,以虛心體物,了悟一切現(xiàn)象都是相對的,不以眼前的榮辱得失而煩惱,或因榮辱得失無常而興味索然,一切不著個人機(jī)心,一切都不強(qiáng)求而隨緣攝受,只有這樣才能得天地之全而與萬化冥合。
第一首,寫暮春三月,在如煙的柳樹旁,盛開的花叢中,鳥兒在呼朋引類,相互應(yīng)和,傳遞著春的消息。很快,黃昏來臨,一切寂靜下來,百鳥歌停舞歇,華宴散場。人生也是如此,時而風(fēng)和日麗,好鳥相鳴,百花盛開,時而暮色四垂,曲終人散。但是作者并不注意物象的瞬息萬變,不注意物象的特殊,因?yàn)橛辛颂厥獗惝a(chǎn)生比較,產(chǎn)生不足。他對物之不齊感到無可如何,把一切都?xì)w結(jié)于天地之大,自然融洽。這里不著意于物象的變化,而是以“無言語”顯示出物我同化的境界。
第二首接著寫“村下之意”。首句中的“瀟灑”在此指解脫,就是心靈的超越,就是游心暢目于物外,把自己的憂樂、榮辱、得失融于萬化之中,與青山、泉響、暮色、風(fēng)聲、明月、浮云化為一個整體,使心靈得以凈化安頓;就是大徹大悟。據(jù)《南昌府志》記載:“寅庵在雙井寅山之顛,長林巨麓,危峰四環(huán),泉甘土肥。宋黃大臨,結(jié)茅以居,命名‘寅庵’。”寅庵就在黃庭堅“吾廬”的近旁。“青山遠(yuǎn)近”全在心境。陶淵明在《飲酒》詩中說:“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黃庭堅是深得陶詩法乳的。他說:“血?dú)夥絼倳r,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如決定無所用智,每讀此篇,如渴飲水,如欲寐得啜茗,如饑啖湯餅。今人亦有能同味者乎?但恐嚼不破耳!”(《題跋·七》)“蒼玉佩”典出《禮記·玉藻》:“大夫佩蒼玉”。“泉響”語出柳宗元《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淙淙的流泉就像風(fēng)搖玉佩;高天瑩潔的新月,就是頭上的水晶梳子,在這樣風(fēng)清月明的夜游中,作者體會了物我的統(tǒng)一,體會到心靈的自由。
第三首,“絕朱弦”,用鐘子期和伯牙的故事,見《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鼓琴意在高山,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意在流水,鐘子期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伯牙心犀相通,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
“雙魚”指書信,典出古樂府“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鄰笛”語出魏晉之際向秀所寫的《思舊賦》。向秀和嵇康、呂安是鄰居,他們都材質(zhì)俊逸。嵇康疏于世俗事務(wù),呂安心胸開闊,行為放逸。后來嵇康和呂安被司馬昭殺害。嵇康精于音樂,他就刑時曾撫琴一曲,聽天由命,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彈琴的片刻。向秀將要去洛陽的時候,過訪他們的舊居。此時太陽將要落了,天氣寒冷,一片凄清。忽然聽到鄰院有人在吹笛子,聲音很嘹亮。笛聲使他追想從前和嵇康呂安的交游而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思舊賦》,懷念已故的朋友。
中國士大夫交友,死生不移,貴賤不改,即使政見不完全相同,到了患難來臨,有的慷慨赴難。這就是他們?nèi)似犯哔F之處。黃庭堅謫居黔南五年得以放還,他懷念知音,為故人杳無音訊而深深憂慮,追憶往日交游而愁思彌天,正是這種心態(tài)的反映。
前人評論山谷詩,有人認(rèn)為議論迂腐,語言生硬晦澀。但這幾首小詩寫得頗具特色,不僅寫景如畫,勾勒清晰,而且化典生新,錘煉自然,顯得明快雅麗。蘇軾稱贊他的古風(fēng)“托物引類得古詩人之風(fēng)”,用在這里也是很恰當(dāng)?shù)摹?/p>
上一篇:蘇軾《虔州八境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秦觀《邗溝》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