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慶東原 韓信
薛昂夫
已掛了齊王印,不撐開范蠡船。子房公身退何曾纏,不思保全,不防未然,剗地據(jù)位專權。豈不聞自古太平時,不許將軍見。
這首曲是詠嘆漢大將軍韓信的悲劇命運的。
班固《漢書·韓信傳》載:韓信,淮陰人,少家貧,后被丞相蕭何推薦,劉邦拜為大將軍,為漢王開國之功臣。韓信伐齊,大敗20萬援齊的楚軍。滅齊,虜齊王。韓信請自立為假齊王,漢王不悅,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進諫曰:“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允諾。此后,漢王“畏惡其能”,終于在呂后的策劃下,殺了韓信。本曲就是根據(jù)上述歷史事實寫成的。
開頭兩句,寫韓信功成之后,自立為王,執(zhí)掌了齊王印;不像范蠡那樣,在功成名垂之后,乘一葉扁舟,隱退江湖。中間四句,寫韓信不學張良。張良在功成之后,不接受劉邦的萬戶侯之封,而追隨仙人赤松子出游。韓信不考慮保全自己,不防患于未然,無端地據(jù)王位專權一方。“剗地”,即“剗的”,副詞,意為無端地,怎的。最后兩句,慨嘆韓信犯了歷史性的大錯誤:怎么沒有聽說過,自古以來,在得天下之后,皇帝是見不得開國功臣的。
這首曲開頭兩句,運用對仗句,開門見山、形象生動地描寫了韓信居功自傲的性格特點,在贊嘆中含有諷刺。末尾兩句,總結歷史教訓,富有哲理性,感情沉重,寓意深刻。
上一篇:雙調·慶東原西皋亭適興·薛昂夫|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得勝樂·白樸|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