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路六侍御入朝》言情贈友詩歌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
更為后會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別筵①。
不分桃花紅勝錦,生憎柳絮白于綿②。
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③!
這首詩開頭兩句,請讀者試將 “童稚親情” 四字頓斷,把 “四十年中間”五字看作“消息兩茫然”這個主要敘述語的狀語。前人很少這樣分析。但杜詩常有兩句應一貫連讀的,這就是分析而又連讀的根據(jù)。這樣讀法,既破除了律詩的板滯的形式,又讓“童稚情親”一語概念清晰。這首詩年譜定為廣德元年(763) 在梓州作,那一年詩人五十二歲。那么,詩人與路侍御的 “童稚”相親,就指十二歲以前了。
第一聯(lián)雖說有拆散又整合的妙用,就起句論,卻是平平,不過交代兩人關(guān)系而已。從修辭角度講,杜詩的起、結(jié)都是大有可講,有的甚至有深意而說者只作常語看。還有接轉(zhuǎn)句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只講起句而不談接轉(zhuǎn)句,還不能窺破詩人藝術(shù)的奧秘和苦心。杜詩的接 (轉(zhuǎn)) 句雖和起結(jié)句一樣,是千變?nèi)f化的,但就律詩來說,也有規(guī)律可循。一般說,起句平敘,接句 (第三句) 必須跳開,第四句才接入正題。這種句叫做開合句。如這首詩,第三句推開,第四句才入題 (送別) 。不過第三句自身又有奧妙。第三句的妙處就在它的時間關(guān)系微妙。第一是從少年分手的時候起,直到現(xiàn)在,就有“更為后會知何地”的懸念,這種時間觀念,既指過去的又一直包含著現(xiàn)在的心態(tài),有點像英語語法中表示的“現(xiàn)在完成時”。就是說,既有過去,又含現(xiàn)在。第二是想念后會又豈不正是指今天分手后的時間,也就是未來的時間嗎?所以 “更為后會知何地”一句的時態(tài) (漢語沒有時態(tài),可以借喻) ,是包含了去、來、今三時的。杜詩用筆常有一筆幾面俱到的,此亦一例。
然后有第四句,此在結(jié)構(gòu)上叫做倒插或逆入。忽地偶然會著老朋友了,卻又是在為他餞行的筵席上!查慎行評曰:“第四句方入題,是何等纏綿委婉。”何義門評: “曲折有力。” (查何評語均據(jù)《瀛奎律髓輯評》轉(zhuǎn)引,下同。)是的,不但幾跌幾斷,才入正題,足證其纏綿 (不忍說到“別”) 。同時,和、泛數(shù)重,主弦始奏,亦示其深忍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中庸》命曰“南方之強”。知柔韌是一種強力,則知西方學者說“遲緩是美”為見理之言) 。
上文一氣回折,前三句如壯士盤馬彎弓,引而不發(fā)。第四句發(fā)矣,五、六句忽作雙景語。三、四句疏,五、六句密。比如美的臉型,豐滿的面頰,總是把顴骨陪襯得恰好。但也不是尋常的寫景,而是用否定句,是虛而非實。紀曉嵐評語云“究非雅音” (據(jù)《瀛奎律髓刊誤》 ) 。意在挑剔“不分” 、“生憎” 等字俗,他沒有從結(jié)構(gòu)著眼。近于翻字典摳字眼、而不知詩句用語之妙,非字(辭) 典義項中事也。紀評杜詩,常使人有高叟固哉之嘆。此即一例。
結(jié)聯(lián)是難得的有趣語(何焯云: “結(jié)語得體有味”) 。結(jié)語之難,不難于得體而難于有味。山谷詩中射雕手,而論詩的結(jié)句,只說“作詩如作雜劇,初時布置,臨了須打渾,方是出場” (《王直方詩話》引)。出場即收場。“打渾”,據(jù)今人王季思說: “是借用參軍戲中的術(shù)語,原意是答以出手尋常意想以外之解釋” ( 《玉輪軒曲論》) 。山谷意指老杜《縛雞行》結(jié)語一類,卻易落窠臼。但杜詩結(jié)聯(lián)以味勝者多。如“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九日藍田崔氏莊》 ) ,則真情語,意味深長語。與此詩“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殆難軒輊。但劍南春色一聯(lián),又翻深一層。“無賴”如元曲中之可憎,反語。老杜《奉陪鄭附馬韋曲二首》之一: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是其義。今此詩上句著一“猶”字、是說劍南春色比之他處“猶”更無賴。在成都時,作《江畔獨出寺花七絕句》。其二云: “詩酒尚堪驅(qū)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料 (平聲)理,煩惱也。意說,春色縱使人可怕,但不必能苦惱我,以尚有詩、酒可借遺愁也。今閬梓春色,又過于成都、酒邊亦不能逃避伊之觸忤。既繳足離筵,又“乘之愈往” (司空圖《詩品》語)。
綜讀全詩,用筆有冒筆、逆筆、頓筆(五六)、夸飾筆;用語有散文語、雅語、俗語、反語,雜然相陳。如果尋求它的義法,正如“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柳宗元《讀韓愈所著 <毛穎傳> 后題》)如果不這樣,只就大意讀去,則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只是一首清空白描的異常真摯的友情詩。
注釋
①漫: 偶然。②不分 (音忿)、生憎:均唐人習用語,沿自六朝俗語。不分,就是不服,不喜歡;生憎,極討厭。③無賴:貶義詞,此用為反語。觸忤:觸犯,惹人煩惱。
上一篇:《送王監(jiān)簿民瞻南歸》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