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言情贈友詩歌
自君之出矣,壁上蜘蛛織。
近取見妾心,夜夜無休息。
妾有雙玉環,寄君表相憶。
環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
馳情增悴容,蓄思損精力。
玉簟寒凄凄,延想心惻惻。
風含霜月明,水泛碧天色。
此水有盡時,此情無終極。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思婦辭。
首句 “自君之出矣” 以哀怨嘆息的口氣交待了自己的處境和身份; 是一個獨守空床的思婦。她的夫君究竟去了何處,是久戍邊關還是入朝任職,或者只不過是個商賈,長年在外追逐什一之利?詩中始終沒寫,因為這一切都無關緊要,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乃是離別這件事本身,所以僅一 “出”字,便構成了她痛苦與思慮的根源。次句既是實寫,也是象征。壁上掛滿了蛛網,說明房間無人打掃,一派凋敝景象。不是無法打掃,而是沒有心思,沒有必要,這正是《詩經·衛風》 中 《伯兮》一篇所謂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意思。此句不說蛛網如何多、如何厚,而是用一個 “織”字說明這種狀況一直在延續。它以綴網之蛛的繁忙,反襯思婦的寂寞無聊; 又以蜘蛛織網的苦辛,象征思婦的空勞牽掛。所以三、四兩句明白道出: 這正像我的心一樣,夜夜思慮不安,無止無休。“近取”即 “就近取譬”之意。“夜夜”皆“無休息”,說明思慮之深、之苦。思之不得,即設法通達音訊,萬語千言,又無從寫起,則干脆寄之以 “玉環”,以表達 “相憶”之情。那么為何偏偏要以 “玉環”來 “表相憶”呢?這是因為 “環”在古代主要有兩種象征意義: 一是借諧音以表 “回還”之意,再者是借形狀比喻 “和合如一”之意。所以,“環是妾之心”一句正是訴說了自己盼望遠人歸來,夫妻會合如初的心愿。而以玉之質地來比擬夫君的德操,則既是稱贊其堅貞無瑕,同時在這贊譽之辭中又流露出一種隱隱的擔憂。因為在那個時代,婦女隨時都有遭到拋棄的危險,在這位女主人公的下意識中,誰能肯定沒有以 “玉”來相規勸和提醒的意思呢?雖然寄去了玉環,剖白了心跡,然而此身不能隨之同往,相思的苦緒亦不得少解,這便有了九、十兩句的自憐之辭。“馳情”必然魂不守舍,但縱令有萬種風情,心神俱往,也難使那人有所知曉,只是徒然增添了容貌的憔悴罷了。“蓄思”太過,又必然茶飯無心,亦無甚用處,也只不過減損了自己的精力而已。心知如此,卻又欲罷不能,因為秋天到了,華美的竹席上涼意侵人,更使人痛感 “空床難獨守”。“寒凄凄”既是身體的感覺,亦是精神的感受,二者互相生發,更覺寒不可耐,因此,對于遠方親人和對于自身不幸的 “延想”自然就是必不可免的了,而 “延想”的結果只能是“心惻惻”,使心理痛苦不堪,反過來看,“心惻惻”則又會進一步使這位女子“增悴容”、“損精力”,這真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愁結。既然 “馳情”、“蓄思”、“延想”這些心理活動都使人如此痛苦,那么轉移一下注意力,觀賞觀賞眼前的景物如何?她確實這樣做了,十三、十四兩句的意思是說:舉目望去,但見秋風陣陣,冷月如霜,碧水映著碧空,更覺一碧無涯。如此,應該極目騁懷,心中的郁積一掃而空了?不,恰恰相反,因為女主人公又痛切地感到,眼前這流水再空闊,也有個盡頭,而自己這一片癡情,無限苦思,卻永遠無際涯,無窮無盡。是的,即使到了今天,當我們讀到這首詩時,不是仍可以感到那顆忠貞多情的心在痛苦地悸動么? 至此,全詩似在一聲余音不絕的悲嘆之中結束。
從詩中來看,所寫人物的物質條件還是相當優越的,但這并不足以影響它的代表意義,因為愛情的忠貞,相思的痛苦,這樣主題往往是永恒的,而且所謂的游子思歸,也是當時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問題,在她個人的愛情悲劇中,也有著艱辛的社會生活的折光。這首詩全以內心獨白的形式寫就,它以其質樸無華、直白深摯的格調,表現出所寫人物情感的真實和深沉,也流露出作者對這類人物命運的由衷同情,這與歷史上那些對婦女痛苦帶著病態的欣賞心理,借題發揮的香艷之詞,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上一篇:《臘旦大雪,運使何同叔送羊羔酒,拙詩為謝》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芙蓉樓送辛漸》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