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
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
秋風(fēng)日暮南湖里,爭唱菱歌不肯休。
《采蓮曲》是樂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內(nèi)容多寫水國風(fēng)光和婦女采蓮。同題作品有許多名篇。如王昌齡的“亂入池中看不見”便以花人融一、藏而不露稱著。戎昱這首詩重在寫人,追求的另是一種風(fēng)格。
詩人首先點明主角。“涔陽(今湖南醴陵縣)女兒”采蓮于南湖。從“同”字可知,她們有約在先,并非邂逅相遇,而且人數(shù)眾多。因為是結(jié)伴而行,又因為南湖乃游人云集之風(fēng)景勝地,所以,姑娘們不僅特意選乘用木蘭木精制的小船,還一個個梳妝得很入時。遠遠看去,荷花與姑娘裝飾的花交相輝映,給人一種滿頭是花的感覺。在田田荷葉之間,長垂的秀發(fā)時隱時現(xiàn),透發(fā)出誘人的少女青春之美。從“花滿頭”、“毿毿”到“木蘭舟”,表現(xiàn)出采蓮姑娘對美的強烈追求以及不甘落后的爭勝意識。有她們“同泛”一湖,那種輕舟穿梭、笑語起伏的熱鬧勁便可想而知了。
后二句寫涔陽女兒歡唱菱歌,爭先恐后,直到日落時分仍然不肯罷休。其中“爭”字極為傳神。心靈手巧,換來成果豐碩。姑娘們有說不完的歡樂情,唱不盡的豐收歌,所以要爭。同齡人相約而聚,引吭而歌,機會難得,眼看天色漸暗,怎能不你搶我爭。南湖岸邊,有那么多人在看,在聽,在評頭品足,又叫人不能不爭。再說,你唱得好,我也不賴,你往前搶,我就要爭。這個“爭”字,煥發(fā)著青春的氣息,充盈著生命的活力,集中而又形象地刻畫出少女天真活潑、爭勝好強的性格特征。有了這個字,全詩頓生光采,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即使讀罷良久,猶覺余音縈耳。
這首詩明快自然,富有民歌風(fēng)味,以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見長。若與王昌齡的同題七絕對讀,趣味尤為盎然。
上一篇:司空曙《江村即事》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朱放《亂后經(jīng)淮陰岸》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