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許渾
廣陵花盛帝東游, 先劈昆侖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 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云鼓震星辰動, 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 迷樓還似景陽樓。
汴河,即通濟渠。隋煬帝時,發河南河北諸郡民眾,開辟了大運河。運河的主干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就呼之為運河。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詠這個歷史題材的,許渾《題汴河亭》詩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般旰油ぁ奔粗阢晁缘耐づ_,劉禹錫《楊柳枝詞》云:“煬帝行宮汴水濱?!边@汴河亭大概就是當年豪華行宮的遺跡。詩的題目,《全唐詩》僅作《汴河亭》,《許渾詩真跡錄》作《題汴河亭》,著一“題”字就清楚地表明這首詩不是詠物而是懷古之作,更近情理,所以不從《全唐詩》。
詩人經過汴河亭,頓生吊古傷今之情、歷史滄桑之感,不禁浮想聯翩。隋煬帝開鑿運河,建造行宮,種植堤柳,行幸揚州的歷史圖景一幕幕出現。行幸的場面最能表現煬帝窮奢極欲的特點,于是作者盡力鋪排:在那百花盛開的季節,煬帝為了滿足一己的逸樂,東游揚州,聲勢赫赫,巍巍壯觀。先將那從昆侖山流下的黃河分引鑿渠,修成一條運河,然后帶著百二禁兵及三千宮女辭別了宮闕,登上了龍舟,浩浩蕩蕩地向揚州進發。一路上,鼓聲響亮,上入云霄,行云為之停止,星辰為之震動,拂浪的旌旗閃開時,能看見水中日月的浮影。到此,行幸的場面已鋪寫到了極致。最后,詩人筆鋒急轉。隋煬帝這種游蕩荒淫的行徑,終于導致了天下大亂,天下的起義軍又歸服于唐,煬帝在汴京所建的迷樓和陳后主的景陽樓一樣沒有好結果。
這首詩最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鋪排,即寫詩用了賦筆。詩的前三聯,作者全力烘托隋煬帝東游的盛況。先從煬帝著筆,總寫東游的赫赫聲勢,再補寫東游的準備,先動用全國的物力人力開鑿運河,然后分寫足以表現盛況的幾個方面:跟從衛兵的氣勢、宮女的數量、東游時鑼鼓喧天、旌旗蔽日的場面。這樣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將昔日豪華的景象維妙維肖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在鋪排中,作者還交錯用了多種表現方法,最明顯的是夸張。如“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鼓聲震天,擋住行云,搖動星辰,旌旗拂浪等等,都是詩人帶有創造性的想象,是歷史事實基礎上的夸張。然而,這四分之三的文字在詩中并沒有明確表現作者的傾向,因而僅僅是鋪墊。
二是對比。這首詩中,作者的傾向、對事件的評判、寫詩的旨意,都是通過對比表現出來的。對比大概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整體的對比。詩的前三聯是鋪排描寫,對煬帝東游的盛況可謂烘托到了極點。后一聯來一個巨大的反跌,對煬帝東游作了徹底的否定。這樣反差越大,對比度就越強,對讀者的感染力也越大。第二是鋪排中的對比。詩的前三聯從表面上看,好象純客觀地寫景,細細玩味,方知詩人良苦之用心。僅僅是皇帝東游一次,都要動用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耗費大量的民脂民膏,可見其荒淫無道之極。這是表面景象與所含內蘊的對比。第三是句中對比。最后一句對隋煬帝荒淫無道所招致的亡國后果作了無情的嘲諷。但詩人并不是直接評判,而是把隋煬為了淫樂在汴京所修的迷樓與陳后主的景陽樓對比,說明他們兩人同樣沒有好結果,都成了亡國之君。這樣通過景物的對比、意象的映襯表現出來的人物對比,更富有形象性,也更有韻味。
上一篇:《題息夫人廟·清·鄧漢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馬嵬(其二)·唐·李商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