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 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里夫妻別, 淚比長生殿上多。
這是一首詠史詩。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陜西候補任官時所作。詩人通過巧妙的構思,新穎的議論,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同情的態度吟誦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表示了不同看法。起句首先點出《長恨歌》,要人們“莫唱”,這里的“莫唱”,有兩層含義:一是要人們不要贊頌、同情《長恨歌》中的李楊愛情悲劇;二是要人們不要老是局限在《長恨歌》的吟誦上,應該將眼光移向民間。當然,作者這里并非意味著完全否定《長恨歌》的價值,他是僅就不能一味同情李楊愛情悲劇這一點而論的,因為《長恨歌》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詩人兼詩論家的袁枚是不會輕易抹殺的。詩人著眼點在同情民間疾苦,所以,詩的第二句接著指出:民間從來就有許許多多的夫妻分離的悲劇。前句用《長恨歌》暗示,后句用“銀河”作比,既含蓄又形象,極富韻味。第三句緊承上句,也用唐詩中的典故,即選擇杜甫的《石壕吏》,來說明“人間亦自有銀河”。這樣兩相對照,既典型又深刻,具有說服力,因為《長恨歌》中的李楊悲劇,與《石壕吏》中的老夫婦離別之苦,兩者性質完全不同:一是咎由自取,一是無辜受害。最后一句,表面上是說淚的多少,其實不是指程度之差,而是形象含蓄地說明了事物性質之別。四句詩兩兩對比,很有特色。
總的看,全詩立意清新,觀點鮮明,富有人民性。此詩雖屬詠史,但實為論史,而論史又不是泛論,極富言外之意、韻外之味,實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詠史詩。
上一篇:《馬嵬(其二)·唐·李商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懷古詠史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