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帳下佳人拭淚痕, 門前壯士氣如云;
倉黃不負(fù)君王意, 只有虞姬與鄭君。
這是蘇軾的《濠州七絕》之一,是作者于熙寧四年赴杭州途中過濠州時所作。虞姬墓,在安徽定遠(yuǎn)縣南六十里。
“帳下佳人拭淚痕”二句,再現(xiàn)當(dāng)年垓下之圍的悲壯場面,當(dāng)時項羽“兵少食盡”,被漢軍重重包圍,處于四面楚歌之中,美人虞姬,常幸從,“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拭淚痕”寫虞姬為項羽的前途擔(dān)憂,因而淚流滿面,“壯士氣如云”贊項羽部下諸將士的豪邁氣概和他們愿與霸王同患難的決心。作者在虞姬墓前,感懷古人古事,贊頌了虞姬和鄭榮的堅貞,頗有弦外之音。“倉黃不負(fù)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當(dāng)年諸將士的豪氣是令人欽佩的,但是在項羽犧牲,劉邦勝利后不少人改變志向,背叛項羽。原來鄭榮在項羽死后,做了劉邦的俘虜,劉邦命令項籍的舊臣不要避“籍”的名諱——這是看看他們對項籍是不是還有主臣觀念和保持主臣關(guān)系,如果沒有,那么就不要避諱“籍”字。鄭榮獨拒不奉命,因而被逐,他是始終忠實于項籍的,不管是在項籍生前還是死后。而有些人屬當(dāng)年“門前壯士氣如云”之列,卻違背諾言,作者對這些人是嗤之以鼻的。后來的事實證明:在形勢危急的時候,在改朝換代的時刻,只有虞姬和鄭榮這樣的人才是可信的,也是令人欽佩的。在贊揚他們兩人的同時,也對那些古今不堅貞者給予了批判,可以說是有褒有貶,愛憎分明。
上一篇:《蘇武廟·唐·溫庭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蜀相·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