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秋泉》唐山水詩鑒賞
薛濤
泠色初澄一帶煙,幽聲遙瀉十絲弦。
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薛濤的絕句大多寫得景近情遙,深沉婉轉。這首詩以秋泉起興,傾訴閨怨,立意新巧,描繪細膩。
前兩句描寫秋泉。夜深人靜,明月朗照,詩人愁思繚繞,夜不能寐,遙望泠泠作響的秋泉,愁情與秋泉似融為一體,泉有了愁貌,泉也有了愁情。詩人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感受,摹聲繪色,把一股秋泉描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性。“泠”本指清涼,清涼屬人的感覺范疇,而詩人加一“色”字,以感覺通視覺,描寫秋天泉水的清涼澄凈之色。這樣寫不僅繪其形,也能感其意。“一帶煙”,描寫秋泉在夜色中迷濛的狀態,極其貼切; 其中又寓含了詩人的一腔愁腸,使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婉曲有致,和宋人賀鑄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描摹秋泉之聲。泉聲是自然之聲,本身并無人世感情,而對于有愁的詩人來說,泉聲中似乎包含了深邃的情思,故曰 “幽聲”,這就賦予無生命的秋泉以人的感情。“十絲弦”,又是對“幽聲”的比喻,秋泉的泠泠聲,好象有人在彈奏十絲弦樂,傾訴心底的幽情愁緒。這一句比之上一句,雖也是寫景,但情更濃,可謂“情溢于景”。于是,后兩句的抒情便自然而生。
后兩句抒寫愁情。前兩句詩已通過摹聲繪色使秋泉有了極濃重的人情味,這兩句抒情便把秋泉直接擬人化了。一個“牽”字,從形象上符合秋泉的“一帶”之形,從聲音上符合“十絲弦”之聲,在情感上有了人的主觀意志。我們感到,詩人似乎是埋怨秋泉,而詩的婉曲處也正在這里。劉熙載說: “絕句于六義多取風興,故視他體,尤以委曲含蓄自然為尚。” (《藝概》)詩人為何愁思不眠,詩中沒言,讀者也能意會,正如黃星周所云:“愁人心中有秋泉耳,與耳畔嘈切何關?”(《唐詩快》)閨怨而不言所怨,把怨轉嫁于秋泉,詩給人們留下極大的想象余地。
這首小詩,寫景,情溢于景; 抒情,景融于情。情景契合,婉轉回曲,清新雋秀,耐人回味。
上一篇:釋道潛《秋江》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潘高《秦淮曉渡》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