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入瞿塘峽》唐山水詩鑒賞
白居易
瞿塘天下險,夜上信難哉!
崖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
逆風驚浪起,拔稔暗船來。
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瞿塘峽西起四川奉節白帝,東至巫山大寧河口,其間白帝至大溪八公里河谷,兩岸皆懸崖峭壁,山勢峻險,江面最窄處僅百余米,江流如矢,馳雷奔電。西入峽口江心處有巨石突兀,湍流撲石,白浪分崩,此石就是滟澦堆(1958年為疏浚航道將其炸毀),為長江三峽著名險灘。
唐憲宗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白居易由江州司馬調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次年(819)春,乘舟自江州溯長江而上,赴忠州任所,中經三峽,寫下了《夜入瞿塘峽》這首律詩。
詩起首先直呼一個“險”字出來,緊跟著又遞上一個“難”字,入手就抓住了描寫對象的兩個最突出的特點。瞿塘天下之險,白天里順水而下已非易事,何況是黑夜里行船,更何況是逆水而上呢?首聯的“險”“難”二字,統領全篇,以下依次展開。
頷聯寫景,是“險”字的展開。那刀劈斧斬般的懸崖,如同兩面對立的石屏,正向內合攏來,給人一種山體的、巨大的壓迫感。而石屏合到什么程度了呢?從江面向上望去,只見一條窄窄的天空,恰似展開的長匹白絹,逶迤曲折。
頸聯寫行船的情況,是“難”字的展開。夜風順峽谷呼嘯而來,催動白浪疾奔, 纖夫們拉著竹子絞成的纜索(即稔niàn), 體會著長江的力量,在沉重的黑夜里逆水行船,其難可以想見。
尾聯抒情,收住全篇。將要出峽口時,詩人忽然看見了滟滪堆,由于是枯水期,水位降低,它高高地聳立在江心。詩人不由得想起自己由于寫詩揭露權貴,得罪了當權者,政治上倍受打擊,屢遭貶斥的經歷,聯想起這仕途的“險”與宦游的“難”,他感慨了,那累積起的憂愁,怎能不比滟滪堆更高呢?詩人把瞿塘峽的“險”與行船的“難”,更進一步推廣到人生中,賦予那“險”與“難” 以更深刻的社會的內涵,為全詩找到了牢固的落腳點。
這首詩在“險”與“難”上作文章,章法嚴謹而又體勢奔蕩,詩的結構的一絲不茍和詩人情感的水流云走,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使讀者從瞿塘峽的“險”與“難”中,讀出峽外人世間的“險”與“難”,難道不足以震懾人心嗎?
上一篇:韋應物《夕次盱眙縣》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歸莊《天平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