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景仁·山館夜作》原文賞析
長夜山窗面面開,江湖前后思悠哉!當(dāng)窗試與燃紅燭,要看魚龍啖影來。
黃景仁一生曾多次游杭州。二十五歲這年春天,他在安徽學(xué)使朱筠幕中校文 (幫助主考閱卷)。夏初,因與同事議事不合,一氣之下出了使署,到徽州拜訪鄭誠齋,不久轉(zhuǎn)赴杭州,暢游西湖名勝。《山館夜作》便是游杭州時(shí)寫的。這天晚上,詩人住在杭州吳山絕頂?shù)纳金^,徹夜不眠,寫下了一組三首絕句,這里選析第三首。
吳山在西湖邊上。住在山頂,打開所有的窗戶乘涼,東南面可以看見錢塘江,北面可以俯瞰西湖,這就是詩中 “江湖前后” 的意思。但這 “江、湖”二字,雖切錢塘江,西湖地望,也含有漂泊江湖的雙關(guān)含義。因此,“思 (si)悠哉”一語便也有兩種色彩?!坝啤北居小伴e適”和“遙遠(yuǎn)”二義。陶淵明“悠然見南山”,取“閑適”之義; 杜甫《龍門》 “往還時(shí)屢改,川水日悠哉”,則取遙遠(yuǎn)之義。夏天酷熱,住在山頂上,時(shí)間已到深夜,暑氣盡消;又處于江、湖之間,水汽蒸騰,長窗四開,夜風(fēng)習(xí)習(xí)便有悠然之樂,那心境是悠然自適的。浪跡江湖,身如不系之舟。俯仰隨人,辛酸備歷。四應(yīng)鄉(xiāng)試,終未得一第。功名之蹭蹬如此,又復(fù)窮愁多病,家中母老子幼,事畜無資。在這不眠之夜,反復(fù)思量,頓感萍梗飄零,百憂交集,那心境是凄惶痛苦的。
詩的后兩句“魚龍啖影”是寫實(shí),也可能是用典。在兩面臨水的山頭,當(dāng)窗燃起高高的蠟燭,把水中魚類逗引攏來 (魚在夜間有趨光性,故夜?jié)O常設(shè)燈火),圍著燭影來去覓食,那情景一如“花港觀魚”,非常有趣。又《晉書》溫嶠傳,有牛渚燃犀的故事,火光在水中可以形成種種幻影。詩中“魚龍啖影”,也可能是燭光映在水中呈現(xiàn)的幻象。那幻象也是壯麗多姿的。
但“魚龍”還另有涵義。它往往用來比喻各種各樣的人物,包括自喻在內(nèi)。如,杜甫“魚龍寂寞秋江冷”是自況; “魚龍雜處”,形容各式各樣的人混在一起,為衣食而奔逐。奔逐而終歸落空,就像“魚龍啖影”,到頭來都?xì)w于空幻。景仁這些年,不也是為了追求功名而苦惱奔忙嗎?他這個(gè)人中之“龍”,與多少“魚族”升沉競逐,覓升斗,找出路,結(jié)果只是夢幻泡影。因此,詩中“要看魚龍啖影來”,何嘗只是寫閑情逸致! 中間有生活的投影,失望心情的折光。這組《山館夜作》第二首有“城郭人民別想勞,看來身世總秋毫”之句,感慨深沉,與“魚龍啖影”的心情是一致的。
這樣看來,此詩雖小,蘊(yùn)涵也相當(dāng)復(fù)雜??傊碓诮希y忘憂患相仍,這就是“思悠哉”的全部心態(tài)。
這首詩字面字里,兩副面目。從字面看,一派悠然自適,冷眼閱世。語言清雅俊逸,詩境淡遠(yuǎn)輕清,簡直飄飄欲仙,絕無塵俗。從字底細(xì)味,思量身世,又有許多難以說清、說盡的復(fù)雜情懷。一底一面,如此不同,讀之者可以各憑興會(huì),玩華得實(shí),自作揣摩。因此這首小詩耐人咀嚼,味之不盡。這就是它的藝術(shù)特色。于此可見,本文開頭對“江湖”一詞的兩重意義,僅僅列舉而不加可否評斷者,也正是因?yàn)閮烧呒娑兄?,不必?zhí)其一端,把活蛇弄死。
上一篇:古詩《元好問·少室南原》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恭尹·歲暮登黃鶴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