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樂府民歌·子夜四時歌(選二首)》鑒賞
無名氏
其 一
自從別歡后,雙音不絕響。
黃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
其 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颺。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子夜四時歌》,也是《清商曲·吳聲歌曲》。依著歌辭內容,又分成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故又稱《吳聲四時歌》,簡稱《四時歌》。它是從《子夜歌》變化而來的一種歌唱四時的民間曲調。《樂府詩集》共載有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和冬歌十七首。其內容均為男女愛情的描寫。
現在,先讀頭一首《自從別歡后》——春歌
自從別歡后,嘆音不絕響。
這是說,自從與郎分別之后,我總是于唉聲嘆氣中度日子。歡,猶郎。即稱呼所愛之人。據《通曲》云:“江南皆謂情人為‘歡’”。常將“儂”與“歡”對等而言 。
這種日子啊,實在是——
黃蘗向春生,苦心隨日長。
黃柏樹在春日里生長,樹的“苦心”天天在長大,而人的“苦心”,也在天天增長。
這首民歌,主要是通過一個比喻和一個雙關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苦心,是一個雙關隱語,黃糵(bò),是一個比喻。黃蘗(同“檗”),其樹皮可以入藥的黃柏。它是一種含有苦辛味的植物(本株也叫“心”),以此樹喻苦惱中的人。苦心,是同義雙關隱語,表面上指黃柏之苦味(即“苦心”),實際是指人心之苦,或說苦悶中的人心。
以上是屬于“春歌”的一首民歌,下邊再讀一首秋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颺。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這首民歌文字淺顯,不用多說。千里光,指月光。它是用“秋風颺帳”興起女子的相思之情,并托明月的流照而寄情給對方,這就是本篇的主要內容。
這首民歌對后世詩人也頗有影響。如李白在《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二句詩,看出它的明顯影響。但民歌中的“寄情千里光”,其遣詞造意,似乎更深一層。它設想月光普照大地,一定也照到自己的情人,因而托月光寄帶情意給對方。這種想象多么豐富,其感情更深沉了。
上一篇:《先秦詩歌·原始歌謠·大過》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樂府民歌·子夜歌(選二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