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實秋
淚繩捆住的紅燭,
已被海風吹熄了;
跟著有一縷猶疑的輕煙,
左顧右盼,
不知往哪里去好。
啊!解體的靈魂喲!
失路底悲哀喲!
在黑暗底嚴城里,
恐怖方施行他的高壓政策:
詩人底尸肉在那里倉皇著,
仿佛一只喪家之犬呢。
蓮蕊間酣睡著的戀人啊!
不要滅了你的紗燈:
幾時珠箔銀絳飄著過來,
可要借給我點燃我的殘燭,
好在這陰城里面,
為我照出一條道路。
燭又點燃了,
那時我便作個自然的流螢,
在深更底風露里,
還可以逍遙流蕩著,
直到黎明!
蓮蕊間酣睡著的騷人啊!
小心那成群打圍的飛蛾,
不要滅了你的紗燈哦!
【導讀】
朋友,我們決不向生活低頭
作者與梁實秋是好朋友,早年同是“新月社”的重要成員。(“新月社”一向倡導愛與美的文藝。)
閻延文對首句“淚繩捆住的紅燭”分析得極為到位:這是個冷暖交加、悲喜共存的意象。紅燭是我們民族傳統中慶祝喜慶節日的圣物,它象征著美,象征著幸福;而詩作中的紅燭……不僅被‘淚繩捆住’,而且在陰冷的氛圍中‘被海風吹熄了’……愛與美的光明和陰冷
那“一縷猶疑的輕煙”如同“解體的靈魂”,自己“仿佛一只喪家之犬”,一時“不知往哪里去好”——心靈找不到歸宿,個人找不到家園。但是,年輕的心,并沒有墮落或死亡:“點燃我的殘燭,/好在這陰城里面,/為我照出一條道路”——呼應了開頭,延伸了希望。
他告誡梁實秋不要“滅了你的紗燈”,也同時告誡自己,哪怕沒有光明,哪怕“我便作個自然的流螢,/在深更(gēng)底風露里(在深夜的風露里),/還可以逍遙流蕩著,/直到黎明”。
初到異鄉的詩人,痛切地了解了生活的艱難,然而,他不打算向生活低頭,他要與朋友抱團取暖,于是,詩中的最后陳述,也就更加感人了:“蓮蕊間酣睡著的騷人(詩人)啊!小心那成群打圍的飛蛾,/不要滅了你的紗燈哦!”——讀者們,我們的周圍,也會有“成群打圍的飛蛾”干擾,我們也不要主動熄滅人生的“紗燈”。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積極地燃燈自照,以更好地前行。
上一篇:聞一多《宇宙》原文賞析
下一篇:聞一多《小溪》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