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①》唐詩賞析,《夏日南亭懷辛大》原文與注釋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②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③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④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⑤
【注釋】 ①辛大:即辛諤,行大,作者同鄉(xiāng),隱居西山,后被征辟入幕。②山光:落山的日光。③散發(fā):古代男子平日束發(fā)于頂; 散發(fā)則表示閑適、瀟灑。“開軒” 句:開窗躺著,清閑而敞亮。④清響:清脆的聲響。⑤故人:指辛大。
【鑒賞】 本詩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容,然而寫出各種感覺細膩入微,看似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詩趣盎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為詩人的代表性名篇。
詩人開篇即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吧焦夂鑫髀?,池月漸東上”,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 二字運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的實際感覺 (一快一慢); 而且,“夏日” 可畏而“忽” 落,明月可愛而“漸” 起,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 字表明 “南亭” 傍水,也非虛設。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 不束,靠窗而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一種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此處暗合了陶淵明的 “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
人” 的名句。進而,“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風” 送時聞; 竹露滴在池面發(fā)出清脆之聲,所以是 “清響”。滴水可聞,細香可嗅,此處表達的境界真可謂“一時嘆為清絕” (沈德潛 《唐詩別裁》)。
“竹露滴清響” 是那樣的悅耳清心,詩人自然而然想到了音樂,于是 “欲取鳴琴彈”,傳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雜念,而此時的詩人正適合操琴,但 “欲取” 而未取,因為 “鳴琴” 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像平靜的水面起了一陣微瀾。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子期品道 “湯湯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不復演奏。這就是“知音” 的出典。詩人由清幽絕俗的境界而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 “知音”,而生出 “恨無知音賞” 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念友人上來。詩人多么希望朋友在身邊,共度良宵,友人期不來,自然生出惆悵?!皯压嗜恕?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xiāng),夢中居然與朋友相見了。詩以夢境結束,極有余味。
上一篇:《王昌齡·塞下曲》唐詩賞析,《塞下曲》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韋應物·夕次盱眙縣》唐詩賞析,《夕次盱眙縣》原文與注釋